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国演义》第一篇:《三国演义》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三国演义》是现实主义艺术,所谓现实主义,一般说来,就是按照现实已有的或者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生活样式去塑造形象,但是,作家在创造形象进行典型化的过程中,现实的生活材料往往是不够用的,作家还要按照自己所向往的和所企盼的生活样式去补充形象,这样就产生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通常溶于一炉而创造出既充满着现实生活又生发出理想光辉的美丽而动人的形象。作者不仅在反面人物的造型上是如此,在正面人物的造型上也是如此。作者以其鬼斧神功之力,里里外外,枝枝节节,塑造了一个完整的、光辉灿烂的形象,那就是诸葛亮。诸葛亮这个人物.不仅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个杰作,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典型创造的高峰。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还有其惊人的独特之点,作者使用了一些艺术手段来对他所描写的人物进行加工,首先是作者将人物放置在尖锐的矛盾和紧张的冲突之中去显示人物的性格。例如关羽,作者是把他放在《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等等情节里,从尖锐的矛盾和紧张的冲突之中才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的。例如张飞,作者是把放在《怒鞭督邮》。《占城会》、《大闹长板桥》、《义释严颜》、《大战葭萌关》等等情节里,以尖锐的矛盾和紧张的冲突之中才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一书中用了一切艺术手段大量篇幅描写了诸葛亮,从《刘玄德三顾草庐》开始,到《陨大星汉丞相归天》为止,前后达六十七回差不多回回都写到诸葛亮。诸葛亮虽然在三十七回才出场,但在前三十六回的描写并不是与诸葛亮毫无关系,说得更确切些,前三十六回的描写是为以后诸葛亮的出场安排条件的。试想前三十六回中刘备四处飘泊说明刘备当时的窘迫和无所适从。刘备的部将并不是不勇,关羽、张飞、赵云都勇冠三军,但连一席躲雨避风的地方都没有争到。水镜先生说,刘备“左右不得其人”,“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这话非常确切,并且起了前后文的纽带作用,将前三十六回的描写和后面对诸葛亮的描写联结在一起。而且果然,刘备得诸葛亮之后,便有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候淳、曹仁辈闻风丧但;赤壁之战,火烧曹兵八十万余,华容道伏兵,不是关羽,就把曹操活捉了过来,从这之后,又三气周瑜,把周瑜活活气死,盘据荆州六郡,进兵占领西川,三国鼎立之局于是形成,这前后是何等鲜明的对比。因此,前三十六回的描写是为后面诸葛亮的出场张目,是为了衬托后面诸葛亮出场的,三十七回前有段毛评说:“此卷极写孔明,而篇中却无孔明,盖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这评三十七回是正确的,评三十七回前和后文的关系也是正确的。在一O四回以后,仍然许多地方写到诸葛亮,邓艾就不止一次夸赞过诸葛亮,他说:“姜维深得孔明之法:兵在夜而不惊,将闻变而不乱,真将才也”(一百十三回)。他又说:“武侯真神也,艾不能以师事之,惜哉”(一百十七回)。钟会到定军山“备祭礼,宰太宁,自到武侯墓前再拜致祭(一百十六回)。在一百十九回中,司马昭都讲过这样的话,“人之无情,乃至如此,虽使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这种从人物口中去评论人物,甚至从敌人的心目中去描写人物,给读者的印象是极为鲜明的。书中并没有孔明.书中又时时写到孔明,孔明时时活在他周围的人群当中。从以上的分析看来,无论是三十七回以前,或者在一百O四回以后.作者的描写与诸葛亮有关,作者是从各方面去描写和衬托诸葛亮的,但作为对诸葛亮主要情节的描写,当然是三十七回至一百O四回之间,在这些章节中,作者不遗余力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突出、鲜明、生动的诸葛亮形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三十七回以前和一百O四回以后的描写,都是苍白无力,没有任何根据,因而也丧失了说服力。就三十七回到一目O四回来分析,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有司马徽的颂赞,后有徐元直的推荐。司马徽第二次见刘备时,说诸葛亮不但可比管仲乐毅,而且“可比兴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这样,在诸葛亮出场前读者对他就有了一定的评价,在(刘玄德三顾草庐)一节,作者又曲尽其妙地描写了这个高卧陇中的俊杰,刘备一而再、再而三、不避风霜雨雪去拜访诸葛亮,这是第一点。关羽和张飞,——尤其是张飞很为此事厌烦,他要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刘备申斥张飞道:“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这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