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pdf

广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2分)(2018高二下·武胜开学考)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grendpa和gre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aunt。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A.细致精准的理学思维B.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C.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D.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2.(2分)(2019高三上·黑龙江期中)殷人尊神事鬼、崇尚巫术,周人则敬天保民、崇尚礼乐教化。这反映出商周时期()A.政权和神权结合越来越紧密B.从神本到民本的文明发展轨迹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趋于严密D.已经出现人民主权的思想倾向3.(2分)(2016高一上·哈尔滨期中)《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可知在分封制下()A.周公成为周王B.仅分封血缘亲属C.同姓亲族为分封主体D.周朝国土广袤4.(2分)(2019高三上·汕头期中)商代早期的卜辞中,“帝”是掌管风雨、年成及十的祸福的灭神,到商朝末期,祖先神逐渐成为晚商社会的最高神,并由此出现了帝祖崇拜合一的趋势,进而促进了现实中王权的发展。这种人神关系的发展反映出()A.宗法制确立B.政治的理性化C.小农经济发展D.专制王权加强5.(2分)(2017高一上·大连期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材料可以推断出()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6.(2分)(2020高一上·黑山月考)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B.增强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打破世袭特权7.(2分)(2019高一上·砀山月考)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④8.(2分)(2019高二上·浙江月考)秦始皇被称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为了实现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他首创军功爵制,使军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B.他在统一方略上,从弱小的韩国开刀,最后灭赵C.他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思想、医学和种植的书D.他在全国36郡,郡下设县,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9.(2分)(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下面一幅漫画反映出秦朝君主专制建立的重大制度包括()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度④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10.(2分)(2019高一上·湖北月考)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对这三次“革命”的理解准确的是()A.皇帝制度的建立、异族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1.(2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30多为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这表明他()A.肯定“工商食官”政策B.肯定“重农抑商”政策C.肯定商人的社会价值D.否定小人物的社会作用12.(2分)(2019高二下·金山期中)汉初,根据军功大小选任官吏,“吏多军功”;但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可经丞相、列侯、郡守推举人才,经考核后任以官职。这一改变旨在()A.削弱丞相的人事任免权B.提高官员群体的素质C.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D.打击军功地主的权势13.(2分)(2020高三上·长安月考)“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