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容提要疾病简介--麻疹1疾病简介--麻疹2疾病简介--麻疹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麻疹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麻疹诊断标准3疾病简介--风疹1疾病简介--风疹2疾病简介--风疹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风疹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CRSCRS的临床表现疾病简介--CRS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CRS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腮腺炎1疾病简介--腮腺炎2疾病简介--腮腺炎诊断标准1疾病简介--腮腺炎诊断标准2疾病简介--腮腺炎诊断标准3疾病简介--腮腺炎诊断标准4内容提要WHO:胎儿致畸危险与妊娠感染风疹月份关系:1个月:危险性为50%以上(61%~93%)2个月:危险性为10-30%(26%~95%)3个月:危险性为5-20%(6%~75%)CRS发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对风疹的免疫状况在欧洲和北美国家育龄妇女风疹抗体阴性率为15%~20%随着风疹疫苗接种率提高,风疹抗体阴性率降低,利于优生优育内容提要我国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调整历程扩大免疫规划过渡时期疫苗免疫程序-麻疹/风疹/腮腺炎对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免疫预防实行2剂次麻风腮疫苗(MMR)的免疫程序。最终目标:全国实现麻风腮疫苗2剂次免疫程序。考虑到目前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采用过渡期免疫方案,即:8月龄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18~24月龄接种麻风腮疫苗,麻风腮疫苗供应不足的部分,使用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替代。根据我国麻疹流行现状和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要求,使用麻疹疫苗开展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内容提要什么是“消除”?WHO各地区麻疹消除的目标西太区地区委员会决议(WPR/RC/56.R8)我国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消除麻疹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消除麻疹目标?要求1:8月龄儿童及时按照免疫程序接种!18月龄儿童及时接种第二剂次疫苗要求2:切实开展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据2006年11月全国免疫规划工作检查结果,全国已有91.4%的县开展查验工作,但补种率较低。要求3:做好特殊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工作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城乡结合部、城关镇等薄弱地区要求4: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强化免疫:是短期内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的有效手段,包括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初始强化免疫是指根据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后续强化免疫是指初始强化免疫结束后,每隔3~5年,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的群体性接种。近年来部分省完成了强化免疫。确保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组织开展强化免疫要求政府组织,各部门参与做好全社会宣传动员和摸底登记工作做好逐级培训,尤其是接种人员培训做好疫苗采购和接种计划保障后勤和冷链,保证有效接种接种点合理设置,安全实施接种加强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理加强督导,保证接种率在95%以上对活动开展后续评估和总结要求按照“行动计划”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卫生部已下发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版)病例报告病例监测暴发疫情监测预测预警免疫水平、疫苗效价和免疫成功率监测把“麻疹专报系统”并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专病/单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新麻疹监测方案简介-1新《麻疹监测方案》简介-2麻疹暴发的定义-监测方案: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报告。核实疫情,明确诊断及时赶赴现场,核实疫情,开展相关调查采集现症病人的血清标本,及时送市级(或有资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麻疹实验室检测,明确诊断。开展病例调查与搜索当发生麻疹暴发,对每1例麻疹病例都应进行调查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及时开展应急接种应急接种应根据麻疹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当地免疫状况等,确定应急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短时间内完成,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应急接种的实施应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可提前至6月龄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要求调查结束结案后,通过专病单病监测系统的“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模块上报该起暴发疫情汇总信息病例隔离对麻疹病例进行在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接触,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同时应加强麻疹病例的护理和治疗工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密切接触者包括患者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