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做好新时代青年民营企业家培养工作的思考做好新时代青年民营企业家培养工作的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民营企业家是青年群体中的精英。进入新时代以来,青年民营企业家肩负承前启后、传承创新的使命,已成为创业创新、推动发展的主体力量,已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是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做好新时代青年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工作,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意义重大。一、强化思想引领,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青年民营企业家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青年民营企业家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符合新时代青年民营企业家年轻、有活力、有干劲、文化素质高、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对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有着独特见解等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做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激发担当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确保广大青年企业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强化党建引领。要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党委两新工委和各级工商联商协会党委的作用,将优秀的青年民营企业家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为党输入新鲜血液,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引导青年企业家重视党建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弘扬企业家精神。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一批又一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在党的领导下把实现人生理想、企业愿景与推动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凝聚、升华和淬炼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特质,形成了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推动改革开放走向全面深入、实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做好青年企业家的政治引领工作,必须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引领青年企业家勇于创新、勤于创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坚持实体经济导向,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造就一支政治上有方向、发展上有本事,责任上有担当、文化上有内涵的“四有新青商”。3.加大政治安排。做好年青年企业家代表人士的培养,在推优入党、“两代表一委员”、工商联常执委等政治安排,青商(协)会、青联等社团组织职务安排中,逐步提高年青年企业家的比例,逐级建立优质后备梯队。将年轻一代优秀企业家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程,为他们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平台。二、强化平台搭建,用对话沟通交流互鉴、传承发展1.构建政企互通平台。发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作用,通过举办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企业家沙龙活动、民营经济人士座谈会、政青企对话会等形式,促进政企面对面沟通,研究解决代际传承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挂钩联系机制,制订党政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市(州)、县(区)、镇(街道、乡)领导班子挂钩联系老一代和青年企业家,搭建新老企业家沟通交流平台,实现常态化互动交流,主动对接、跟进、协调、解决企业家在企业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完善挂职锻炼机制,每年安排青年企业家到政府涉企部门、重点园区和国企挂职锻炼,促进企业发展和政策导向协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2.构建商协会平台。推动青商会建设,实现市(州)、县(区)两级青年企业家商会组织全覆盖,可以考虑延伸到民营经济实力强、基础好的乡镇。加强青商会制度建设和规范化运作。建立青年企业家组织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项目联动、阵地联建、信息联享、力量联合。积极组织开展适合青年企业家特点和需求的学习、交流、经贸等活动,激发商会的生机与活力,促进青年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将青年会员发展、代际传承活动开展纳入商协会工作考核。3.构建新老企业家对话平台。引导老一代企业家及早制定明确传承规划,对企业接班人早培养、早锻炼、早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实现企业顺利交班。加强跨代际沟通,聘请党政领导、老一代企业家、国企领导等担任导师,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导师创业辅导、“走进标杆企业”等特色活动,让老一代企业家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对青年企业家提供持续性、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陪伴式的辅导服务,引导青年企业家队伍政治、事业“双传承”。三、强化教育培训,用学习研讨提升能力、激发活力1.厚植人才生态。优化培养模式,加强规划引领,完善青年企业家教育培训制度,把青年企业家培训纳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