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pdf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9篇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新课标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二、工作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期末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三、重点难点1.复习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理分区、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复习难点:在识图读图能力考查的基础上,突出了比较分析的考查。四、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1)整合地理内容(2)教师仔细研究新课程标准。(3)加强读图与判图能力的培养。五、复习日程安排: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十九周:国家专题――巴西、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第二十周:地区专题――欧洲西部;中东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东南亚、亚洲第二十一周:综合复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做到“三练”:精选试题强化练;规定时间适应练;审题答题规范练。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以地理教学新课标(或大纲)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要求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适应课改要求。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各学校必须集体研究,集中备课,充分讨论,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篇3一、学情分析从期末检测成绩看,总体上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掌握应掌握的知识,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二、目标要求通过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读图、绘图技能。知道世界主要大洲和国家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初步学会运用学过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要素分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分析世界个区域的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认识到应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2、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四、教学措施1、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首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充分备课,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备课标。尤其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课标。其次,注重课堂教学的分层次,关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的表现。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情感。再次是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如:辩论赛、课堂小讨论、知识趣味竞猜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2、要注重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学会读图、填图。注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拓宽知识面。4、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本资源,开展一些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与各科任教师及班主任的沟通与合作,教师形成合力。5、深入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6、继续巩固和提高已取得的区、市级的立项成果。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丰富地理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做好地理特长生的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