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力学知识要点说明、意义或公式力的种类:按效果: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按性质:重力、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摩擦力、分子力、核力等。效果力:可以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如向心力。性质力:是按产生力的根源来划分的。说明: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能不同,如阻力可以是摩擦力,也可以是弹力。性质相同的力效果也可能不同。如弹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压力。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公式:G=mg(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公式: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摩擦力:物体间由于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种类:(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方向:摩擦力产生在接触面上,并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2)相互挤压即有相互作用的弹力;(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FN说明:①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b、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力的合成:求F1F2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说明:(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6、共点力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表达式:(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公式:F合=0或:Fx合=0Fy合=0(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公式:力矩:M=FL(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补充:浮力:F=gV(注意单位)ρ为液体密度V为排开的液体体积。直线运动1、速度: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V—t图像:(1)V轴截距:初速度Vo(2)斜率:物体的加速度(3)位移: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含S)2、加速度: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公式:位移:由初位置向末位置作的一条有向线段。是矢量。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含Vt)推导公式:(不含t)4、自由落体运动:特点:V0=0a=g(只受重力)公式:5、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上升最大高度:H=(2)上升的时间:t=(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注意:S、Vt的正、负号的理解)6、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t=V0+atS=vot+at2(以V0方向为正方向时: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为负值)几个重要推论:(1)Vt2-V02=2as(2)A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t/2==(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匀速:Vt/2=Vs/2;匀加速或匀减速:Vt/2<Vs/2(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