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附答案.doc
上传人:fu****级甜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附答案.doc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附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8/NUMPAGES总页数8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荻港(dí)澎湃锐不可当(dàng)迎风招展B.要塞(sài)咆哮惊心动魄(pò)临空翔舞C.翘首(qiáo)慷慨摧枯拉朽(cuī)屏声敛气D.娴熟(xián)桅杆震耳欲聋(nóng)无怨无悔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C.《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D.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②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是一堆对一堆的奖目。③这些年,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④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一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⑤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一个风格,一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⑥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这段时日,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①⑥③⑤②④B.③①⑥⑤②④C.①⑥⑤②④③D.③①⑥⑤④②7、古诗文默写填空(1)________,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2)老骥伏枥,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5)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6)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7)《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8)《渡荆门送别》中李白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康与之《昨梦录》)1.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