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oc
上传人:骊英****bb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oc

(完整word版)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古诗词赏析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词语注释】1、少府:官名。2、之:到,往。3、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4、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在风烟中。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13、比邻:并邻,近邻。14、无为:不要效仿。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17、无为:无须,不必。【参考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诗词赏析】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随堂练习】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的,是作者的想象。B.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尾联中的“儿女”指的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不必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5.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最后两句的理解正确的是()A.我们无需在分手的路口,再为儿女们操心,伤心落泪。B.我们尽管无所作为,但分手时也用不着像别人那样伤心落泪。C.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平常送别的青年男女那样伤心落泪。D.在即将分手的路口,我们无需像我们的儿女那样伤心落泪。中考古诗词赏析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简介】韩愈(76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