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精品多篇).docx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精品多篇)【引言】乡村医生典型事迹(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一xx,男,1966年6月出生,xx村乡村医生。他87年至今一向在龙塘乡顽沙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水平。医者父母心,他对患者热情,耐心细致,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和一个医生的道德。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2019年被评为龙塘乡先进卫生室,个人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一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先进事迹篇二封则权,男,1966年6月出生,龙塘乡顽沙村乡村医生。他87年至今一直在龙塘乡顽沙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水平。医者父母心,他对患者热情,耐心细致,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和一个医生的道德。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2019年被评为龙塘乡先进卫生室,个人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一等奖,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三汪xx是安徽省祁门县祁红乡某某村的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从医18年来,扎根农村基层,恪守医德,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宣传农村病患知识,为农村医疗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受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堪称“乡村卫生知识的传播者,老区人民的守护神”。一、坚定信念,改变家乡却以少药的现状。汪xx所在的村,处于我省的最南端,与江西省毗邻,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的主要区域,新四军军长陈毅同志就在舍会山多次召开豫皖赣特委会议。6个村民小组,800多人口散住在丛山峻岭之中,村民外出只能靠步行,由于交通闭塞,村民的思想观念、卫生习惯陈旧,加上缺医少药,多少年来,有的村民因难产、意外事故、食物中毒或蛇咬兽伤而得不到及时救治,而遗憾地殒命,有的儿童因患麻疹并发症而夭折。汪xx88年6月以优异成绩初中毕业后,本可以继续升学学习,但由于当时家中兄妹较多,生活困难,他毅然选择了就读县卫生技术学校,毕业后,又自费在县人民医院实习了一年,1991年8月回到了家乡,在村委会所在地组建立医疗室,。受到了全村群众的欢迎。汪xx在工作中边实践边学习,积极参加医疗部门举办的各类知识、技能培训,对疑难病症他一方面利用护送病人到县医院救治的机会,随机学习,有时专程到县医院请教专家,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1999年顺利通过第一届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医18年来的乡村行医生涯中,在分散居住的6个村民组中来回奔波,延绵崎岖的山道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心中牵挂着800多村民的健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怨言,好几次乡卫生院和县某私立医院聘请他去工作,但他想到大山里的。村民更需要自己,毅然放弃了到好的地方去工作的机会,他笃定;我是大山的儿子,守护老区人民的健康,是我一辈子的职责。二、严守医德,体现了一个乡村医生的高尚情操。汪xx,作为一个乡村医生,面向的是农民群众这样一个弱势群体,每当村民需要时,他从不考虑个人得失,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工作做好,长期以来,他从未收过病人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对村民中的困难户、孤寡来人等患者,尽量做到少收不收。村民戴某某,是一个80多岁的孤寡老人,多年来患有支气管哮喘病,时有发作,汪xx对老人的诊治是随叫随到,并一有空总要去看望一下,现在老人逢人就说:不是汪医生,我早就没命了。18年来,在护送危重病人去县、市医院救治中,先后为病人垫付治疗费数万元,至今还有一万多元无法收回,有的危重病人,转院匆忙或暂时无力支付,往往面对病人家属无望的眼神,汪xx只能通过同学、朋友或熟人借款为病人支付,使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2003年8月他护送脑血管病患者汪伟军到黄山市人民医院做核磁共振时,部分小动脉破裂,生命垂危,为使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他通过同学借来一万多元垫付了患者的手术费。1997年除夕夜,天下着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