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实验报告写作格式(精彩多篇)[引言]实验报告写作格式(精彩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实验报告写作格式篇一一、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剂量的xxx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2、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二、实验原理1、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2、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三、实验材料Mice18-22g,2只/组鼠称、xxx、1mL注射器、生理盐水、xxx0.2%、0.4%、0.8%xxx钠溶液四、实验步骤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2、分别i.p0.2%、0.4%、0.8%xxx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表2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xxx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六、思考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EC50:半数有效浓度TC50:半数中毒浓度TD50:半数中毒剂量LC50:半数致死浓度。LD50:半数致死剂量。最大效能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在量效曲线上,产生最大效应水平的高低。极量是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药典为剧毒药规定了极量。最小致死量指因严重中毒而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有效量/治疗量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并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药物效应强度/效价是指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治疗指数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愈大愈安全。但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安全范围以ED50~TD50之间的距离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是一较好的安全性指标。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项指标的确定可以知道临床用药。2、本实验属于哪种药物反应类型?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材料Mice18-22g,2只/组鼠称、xxx、1mL注射器、生理盐水、小鼠灌胃针、2%ni可刹米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2、灌胃、皮下、腹腔给予2%ni可刹米0.2mL/10g(给药后立即放入另一个备用带盖鼠笼,防止惊厥小鼠窜出;注意按顺序给药);3、给药后注意记录给药时间并仔细观察小鼠反应;4、记录给药后立即开始计时,记录小白鼠惊厥出现的时间(潜伏期);5、结果比较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药物小鼠反应程度以及潜伏期时间的差异。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二、实验结果及分析p>0.05,故差异显著。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给药途径ni可刹米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不同。三、思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答: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和剂量都不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例如:口服给药由于首过效应和吸收等因素,血药浓度曲线有较长的吸收期;而经脉注射的血药浓度曲线没有吸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