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华】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1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学生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20人,当前,他们正处在从低段到中段的一个过渡期,他们需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快的适应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准确的心里定位,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和积淀丰富的知识经验。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习惯不好: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日记写得2、3句的流水帐等等。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困难,同时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如何辅导好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重中之重。本学期将针对本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改措施: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3.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4.重视朗读指导,给学生示范,听录音或范度,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5.在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贴近学生生活,提高交际的信心,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6.对学生的习作指导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条理。教研专题构思:阅读教学中的自主互助学习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里强调的就是自主创新。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实践理念,促成发展、形成层级,为课改实践导航通过课改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同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学习成功所带来的愉悦,并由此激发兴趣,增强自信,从而相信自己是天生的学习者。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二、立足课堂,追求高效,深化改革,变“讲堂”为“学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课堂是否高效看学生的发展。可设置“两大载体,四大环节”。“两大载体”即合作学习、备好课。“四大环节”即自主学习、明示目标、展示交流、训练巩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题的作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讲堂”向“学堂”转变。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篇2一、基本环境分析:本班学生只有38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1人。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开畅,学习乐趣浓厚,乐于加入各项勾当。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较着,优秀生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部分孩子对阅读有着浓厚的乐趣。但也还有少数学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功课,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是环节的一个学年,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与乐趣的培育,加强规范字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本学期教学目标(全期思惟教育目标、能力培育目标和知识传授目标)1、认识200个,会写3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能用通俗话正确流利有豪情的朗读课文。3、熟练利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4、体味课文中环节文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惟豪情。6、培育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窗交流图书资料。7、练习写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欢愉。8、综合性的学习勾当中有目标的收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会商,解决糊口中的简单问题。三、教材分析(要求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多彩的糊口,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的观察,光耀的中汉文化,壮丽的祖国江山,科学的思惟方法,献出我们的爱。其中“多彩的糊口”和“光耀的中汉文化”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糊口”,“糊口中的传统文化”,使专题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本册教材是在二年级基础上编写,教材结构想绪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环抱专题整合教材内容。2、安排“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