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的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甫诗的教案.docx

杜甫诗的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诗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诗三首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甫诗三首的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朗读基本方法。3.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并体悟诗歌情韵,初步了解诗作者的创作风格。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基本方法和步骤,训练诵读诗歌四步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三、德育目标1.欣赏大自然的美。2.体味诗人的人生际遇。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4、树立对高尚人格孜孜以求的信念。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教学重点是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由于作者生活年代与我们今天相距甚远,教学难点当定位在对作者隐晦情感的把握上。本单元教学在感受、品味诗歌意境时,应引导学生明确意境的准确定义,可回顾“意象”的知识,明确意境与意象的关系,逐步引导学生“投入”诗的境界。解决办法如下:1.指导朗读,强化背诵。建议学生课前完成3首诗的背诵任务,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诗意,以便较快进人对诗作的理解,将教学重点放到把握、分析意境方面。2.提出问题,重视体悟。精读课要解决四个问题:诗中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这样写的好处。联想和想象是填补艺术空白、品赏意境的好办法,就这一点,教师在精读课上要做出示范,自读课可把填补的任务交给学生。3.补充史料,做好总结。论世知人,有利于理解诗歌。教师可提供适当的背景资料。读诗要总结方法:解题、释句、入境、会意。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3首诗。(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2.课内(1)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2)自读课揭示出诗中最能体现意境的诗句或诗歌的特点,学生思考发言。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课是近体诗,首先要了解两种诗体的区别。学习品赏意境,要注重抓关键词语进行联想与感悟。二、整体感知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乎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1.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2.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3.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4.中间两联须对仗。5.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意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见练习册)(二).精读《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在流寓四川的年月里,它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安史之乱”早日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可是,事与愿违,“安史之乱”虽与763年被平定,但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自是兵强马壮,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国运威迫,犹如四季之在暮秋,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层次结构)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颔联紧承首联“巫山巫峡气萧森”语意,进而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