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docx
上传人:猫巷****熙柔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docx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3、学习分析劝谏艺术,把握人物形象。(二)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作品内容,归纳、整理常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探究学习,学习概括要点的方法和作品的劝谏艺术,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学习概括要点的技能方法。[教学难点]1、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2、两处比喻的深刻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合作学习:1、检查预习(各组派代表)(1)第一组负责文学常识(2)第二组检查重点字词注音,朗读课文(3)第三组找出本课重点字词句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省略句状语后置等学生翻译重点句子,补充找出段落中难懂的字词句。(4)第四组从题意入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段意。第一段:弭谤第二段:谏弭谤第三段:弭谤结果三、探究学习:1、本文说的是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故事,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明确:第二次。第一次(第一段)略写:民不堪命矣效果:怒——杀——喜第二次(第二段)详写:思考召公分几个层次进谏的?三层:第一层:民口不可防——宣之使言。(是障之也……宣之使言)第二层:宣言措施(故天子听政治……是以事行而不悖)第三层:宣言结果(“民之有口”到结束)主要是用什么方式进谏的呢?修辞上有比喻兼及排比、反问。第一层的本体与喻体分别是什么?本体:防民之口喻体:防川第二层:宣言措施(正讲)“天子听政”一句总领,写了“宣之使言”的具体措施。第三层:宣言结果,也用了比喻的修辞,它的本体与喻体分别是什么?他们的相似点是什么?本体喻体民有口土地有山川,土有原隰衍沃能言出产财用、衣食兴善败行善备败小结:“文只是中间一段正讲,前后俱是设喻,前喻防民之口有大害,后喻宣民之言有大利。妙在将正意喻意夹和成文,笔意纵横,不可端倪。”——《古文观止》由此可见,召公主要是采用比喻的方式来向厉王进谏的。2、召公进谏的后果是怎样的?“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于彘。”点评:“乃流于彘”为被动句,“于是王被人民流放到彘。”四、拓展延伸:将本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我们知道邹忌讽齐王是以齐国的强大为结局,然而同样有出众的口才,为什么召公进谏会失败?思路引申:1、进谏者来说,邹忌比召公更善于进谏。邹忌从家庭生活的角度谈到国家大事的管理,从亲身感受出发,去规劝,以情动人,很容易被人接受。邹忌高明在于把握一个“情”字上,而召公是在讲大道“理”。2、从纳谏者来说,要有一个善于纳谏的耳朵,正视自身的缺点,才能乐于接受讽谏。周厉王是暴虐凶残,刚愎自用,拒不纳谏的昏庸独夫,无论进谏者如何委婉动听形象,他都听不进去。齐威王则是一个明智的开明君主,勇于听取意见。如果没有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讽谏也不会成功的。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课文对你的启示。(假如你要对同学提意见,你会怎么说?作为被提意见的同学,你会如何对待别人有些“逆耳”的忠言呢?)五、作业:1、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要点。(写在知识归纳本上)2、探究作业:比较召公与邹忌的讽谏艺术、厉王与齐王的人物形象。《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21、训练学生借助注释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掌握本课训练重点中9个词语的意义和4个词的义项。3、理解召公谏辞的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体会《国语》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4、使学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及难点:1、召公谏辞的分析2、两处比喻的深刻含义;教学时数:两课时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2、熟读课文,背诵召公的谏辞。3、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第一课时序:背诵上一课一、简介《国语》《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