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元宵节的日记实用的元宵节的日记模板汇总8篇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宵节的日记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元宵节的日记篇1按照惯例,在新年之后的一个高潮便是元宵节了。随着生活的改善,科技的发展,元宵节也多了些庆祝的方式,而我的家乡在元宵节时,则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而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莫过于虎年那一次元宵灯展了。晚上,我和妈妈随着人流一齐步行走到了天井湖公园,此时公园热闹非凡,人山人海。道路的`两旁全部摆上了奇形怪状、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我和妈妈也不得为此称奇。你看,有的灯是传统的物品;有的灯是可爱的动物;还有的灯颜色鲜艳;发出的光十分显眼;还有……正当我欣赏着美丽的花灯时,我突然发现一个花灯被人们团团围住,,我挤进人群,这居然是一个灶王爷的花灯!再往前走,还有门神、福神灯等一系列神话人物的花灯,模样逼真、寓意吉祥,怎能不被喜爱?我还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元宵,中间露出一个“福”字。来到了临湖的公园中心,便是灯展的最高潮。这是一个庞大的老虎灯,虎的头上刻着大大的“王”字,发出耀眼的灯光。卡通的五官把老虎衬托的十分可爱,双手作辑拜年的模样,憨厚的笑脸,不仅使人印象深刻,还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大人们忙着拍照,为的是留个纪念,小孩子们则跑到前面,摸摸花灯,仿佛沾上了喜气。这些展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记载着中华劳动人民的文明智慧、同时展现了小城市中的大幸福!元宵节的日记篇2这天是元宵节。一吃过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一齐兴高采烈地去街上看灯。月亮已早早地爬上了天空,它犹如一只银镜,静静地把大地照得很亮很亮。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一串串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盏盏路灯宛如一条条银蛇,一向伸向天边。不仅仅花灯美,而且街道上、公园里也很美。街道上的路灯,大楼上的霓虹灯,亭子上的装饰灯,草丛里的照明灯,都亮了,如同到了灯的海洋。站在解放桥上向东看,迎宾桥上的彩虹灯、桥下的`观光灯和桥两侧高楼上的射灯,五彩缤纷,色色俱全,组成了一幅灯火辉煌的城市美景,真令人陶醉!元宵节的日记篇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爷爷、奶奶、爸爸都在山西老家,家里只有妈妈、大姨、妹妹和我。我妈妈和大姨在看电脑,我教妹妹滑滑板。首先,我让妹妹左脚踩在滑板上,右脚轻轻推几下就往上跳。可是,出国她跳了好几次也跳不上去。于是,我让她扶着桌子站在滑板上,右脚用力摇滑板。不过她还是走不了两步就摔倒了,可她连着摔了好几次也没灰心。有一次,她一下滑了两米多,我高兴地为她鼓了掌。还夸她是个勇敢、有恒心的人。妹妹也开心地跳了起来。今天,虽然我爷爷、奶奶、爸爸都不在家,不过这个元宵节我过的也很快乐!元宵节的日记篇4刚刚送走了喜气洋洋的春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如期而至。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滋滋滋——”夜幕降临,灶台上的锅不紧不慢地释放出屡屡热气,伴随着热气飘来汤圆的香味,让我不断地咽着情不自禁流出的口水。“奶奶,汤圆好了没有?”我第n次问道。“来喽来喽——!”奶奶一面高声答应着,一面用托盘托着五六碗汤圆,迈着小碎步笑眯眯地向我们走来。我连忙殷勤地迎上去,美滋滋地拿走了一碗最多的汤圆,独自在一边享用起来。咋一看,略透明的汤汁面上漂浮着几个赤色的枸杞子,隐隐望得见三四个若隐若现的圆,冒出的`屡屡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清晰可见。我执起勺子,轻轻拨开汤面,汤圆就争先恐后映入了我的眼帘。五六个汤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挤在一起,活像团团圆圆的一大家子。我用汤匙舀起最上面的一个汤圆,放在眼前细细打量:滚圆滚圆的丰满身材,洁白细腻的无暇皮肤,在蓝色花边的汤匙中显得越发娇嫩,让我有些不忍心下口。轻轻凑到汤圆前,咬上一小口,充盈的黑芝麻馅就迫不及待地涌了出来,诱人的浓香扑鼻而来。乌黑的馅、雪白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一点一点吮净了汤匙中的黑芝麻,再小口小口地吃完了余下的汤圆。又甜又浓的黑芝麻,软软的糯米面从始至终缠绵在我的嘴唇、牙齿、喉咙口,让我意犹未尽。舀起第二个汤圆,只见它脑袋滚圆,后部却是尖尖的,活像一只拖着尾巴的小蝌蚪。我好奇地询问奶奶,奶奶点了点我的鼻头,笑眯眯地解释:“这是特意为你做的绿豆馅汤圆,你快尝尝!”我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翠绿色的绿豆面子缓缓地流淌出来,中间还夹杂着些许黄色的小米,颜色好看极了。我舔了一口,呀,一种糯糯的口感,还带有绿豆面子独有的清香,前所未有的清新感觉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绿豆汤圆。我满头大汗地吃了一个又一个,不仅消灭了自己的一份,还把锅里余下的汤圆也一扫而光。“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