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精】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1为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学校和家委会联合研究决定,于xxxx年4月3日组织我校四年级学生到XX市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清明烈士扫墓活动。主要内容为:为革命先烈扫墓、重温入队誓词;参观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国防科技教育城。具体事项安排如下:一、活动时间xxx年4月3日(一上午)二、活动地点:XX国防科技教育基地三、活动内容:1、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重温入队誓词2、瞻仰烈士陵园3、参观XX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4、参观国防科技教育城四、参加人员:1、四年级全体学生2、参加活动班级的'各班班主任、德育老师3、学校班级家委会成员五、活动安排:1、集合时间xxx年4月3日(周五早上7:20)出发时间7:30返回时间:中午12:00前2、集合地点:XX大门负责人:刘XX3、参加活动人员要求:(1)参加活动的学生要统一穿校服、佩戴红领巾。(2)听从带队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的指挥,不擅自行动,注意安全。(3)活动期间,严肃认真,不嬉闹,不追逐。(4)参加活动学生要写出观后感或心得体会上交班主任,各班择优上交10篇,学校择优在校报《XX少年》刊登,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六、具体活动程序:(一)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负责人:刘XX1、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2、默哀(三分钟)3、集体宣誓4、学生代表发言5、家委会黄XX主任讲话(二)瞻仰烈士陵园负责人:刘XX家委会成员(三)参观XX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四)参观国防科技教育城七、注意事项:1、参加活动的四年级学生要统一穿着校服,佩戴红领巾。2、要有纪律观念,听从带队老师和家委会成员的指挥,按学校统一要求到指定车辆乘坐,乘车期间注意安全,不把身体伸出车外,不在车内游戏、打闹。3、参观活动期间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学校形象。禁止大声喧哗,保持会场秩序。4、参观时要举止文明,保持好参观场地的整洁卫生。5、参观期间要仔细聆听事迹讲解并做好笔记。6、爱护展品,不触摸文物,自觉维护学校形象。八、活动交通协调:时XX家委会成员九、活动安全保障:黄XX家委会委员十、活动宣传:照相:陈XX录像:王XX十一、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孙XX副组长:吴XX成员:刘XX各班班主任清明节活动策划方案2一、活动目的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晴风吹柳絮,清明节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清明不仅是节日,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样的谚语。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为了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增强幼儿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把我们的经典文化、我们的传统习俗传承下去,本次活动带领幼儿来体验清明节的各种风俗,同时感受春天的气息。二、活动主题清明花雨经典随行三、活动形式此次活动分为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时长大约为:60-90分钟。四、具体活动流程(一)室内活动早晨入园活动准备:生活贴士--清明篇(见附件),每位家长一份适合年龄:3-6岁活动过程:早晨入园的时候,教师把准备好的"生活贴士--清明篇"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清明时候应该注意的天气和身体变化。1.小小演艺家活动名称:小小演艺家音乐准备:《空山鸟语》适合年龄:3-6岁活动过程:此活动是以《清明》和《寒食》两首古诗来编排的舞蹈活动。《清明》编排过程:分两组朗诵古诗《清明》,第一组和第二组从中各选一名幼儿,来分别朗读古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由第一组全体幼儿朗读,朗读时把手做喇叭状放在嘴边,第四句由第二组全体幼儿朗读,朗读时同时斜上举左手或右手(统一即可)。《寒食》编排过程:全体幼儿可排成三角形或四方形,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寒食》。诗歌内容: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寒食》(唐)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情景剧:《清明》活动名称:情景剧表演《清明》音乐准备:《悲歌》人物准备:三名幼儿,一人表演诗人,一人表演牧童,一人做旁白(也可教师做旁白)道具准备:酒旗一面、油纸伞一把、斗笠一顶适合年龄:3-6岁活动过程:一人在舞台侧面读旁白,表演诗人和牧童的两名幼儿慢慢从舞台两边走向中间,面对面,之间相隔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