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矿山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煤矿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资源,露天煤矿作为重要的矿山资源之一,做好露天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可以实现煤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当然,要做好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事情。需要煤矿企业从多方努力,明确煤矿生产工作中存在有哪些缺陷和不足,然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问题;治理措施1矿山环境典型修复模式1.1土地再利用模式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同步推进,在人工复绿的同时,挖掘矿区土地再利用潜力,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园地、林地等,带动矿区周边村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果业,实现土地资源的增值和价值外溢。该模式适合在一些生态破坏较轻微,环境污染较小的区域进行复垦,改造之后可进行农业、林业、渔业、牧业等综合利用。一方面需要统筹考虑田、水、路、林、村、矿等各类要素,在修复损毁土地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盘活整合,但可能会受到一些土地利用政策的限制;另一方面,地质灾害隐患、采矿产生的各类污染使得部分土地在短期内不适合再次开发利用。1.2常规复绿模式常规复绿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主要模式,适用于场地面积较小且边坡相对稳定的矿山,治理成本较低,能够较快较好的实现生态恢复。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绝大多数矿区因自然恢复能力差,主要通过清除坡面危岩、喷播泥浆、栽种植被等人工复绿手段完成修复治理。极少数地质灾害隐患较小、适合植被生长、处于深山区及重要交通干线、景区市域范围、治理难度较大的矿区采用自然恢复的手段。矿山的类型、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气候和植被条件等都是影响常规复绿修复思路和技术手段的主要因素,该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修复后产出的效益有限,对周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带动性较小。1.31+N综合产业模式1+N综合产业模式是依托矿山本身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在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同时,注重打造自然生态景观,植入历史和人文元素,形成矿山公园、生态公园等,使废弃矿山成为发展现代旅游、促进产业转型的载体。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位于重要城镇周边,且对周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矿区面积较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山。综合产业模式能够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价值实现,但也存在较多的限制条件,例如需要基础地质和生态环境条件符合开发需求,在地理位置上要临近城区、交通便利、人流量较大,同时需要有足够的前期投资支撑、良好市场化运作和后期持续性的维护管理等。2对策及建议2.1建立矿山生态修复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我国部分地区对于矿山产权和主体责任的划分也不清晰,对于矿区周边土地的影响治理责任也尚未明确,这对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增加了难度。因此,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明晰各政府部门间的职能划分,充分整合政府部门工作,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矿山生态修复的主体责任。此外,鉴于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资金,资金压力较大。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6号)中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助力矿山生态修复,对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国有建设用地,可通过赋予矿山生态修复投资主体后续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鼓励。因此,在将来较长时间内,要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作,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专业修复资质的大型企业,在建立财税扶持长效机制的同时,引进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将修复后的土地政策红利反馈给相关企业,以“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矿山生态修复的市场化运行机制。2.2优化创新相关技术,提高矿山资源的利用水平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对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制定符合矿山实际情况的治理标准,并且在对矿山的资源进行勘察后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现有的技术评估要求作为基础,融合更多的先进理论和技术,从而做到优化创新。根据勘察结果和评估,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提出合理的地质环境治理的先进理论、技术、工艺与方法,并不断推广,让更多企业所采用,从而有效提高矿山资源的利用率,为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有效支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并引导企业在矿山开采中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使其能够根据矿山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引进合适的开采和加工技术,将相关技术与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益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生产技术成果,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矿山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所有的技术研发都需要围绕这些工作实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技术研发的效用,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