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岱山东沙古渔镇旅游景点门票收取的申请报告.doc
上传人:元枫****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岱山东沙古渔镇旅游景点门票收取的申请报告.doc

关于岱山东沙古渔镇旅游景点门票收取的申请报告.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MERGEFORMAT62020年4月19日关于岱山东沙古渔镇旅游景点门票收取的申请报告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关于岱山东沙古渔镇旅游景点门票收取的申请报告县物价局:东沙古渔镇是我县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地游客来岱山后必游的一个旅游景区。东沙镇紧紧围绕“中国最美小镇”这一定位,秉承开发和保护并重的理念,在前期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中国书雕城建成的基础上,主要对古渔镇旅游区街道门面进行复古改造,铺设石板路;老字号商铺盘整重开,横街渔文化氛围营造,庭院绿化、美化等。经过几年的经营,来古渔镇游玩的人数日益增加。为加快推进古渔镇旅游事业的发展,现向贵局提出旅游景点门票收取的申请,主要理由如下: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可看性强。东沙古渔镇位于岱山岛的西北角,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岱衢洋,是天然的避风港。古镇濒海处,原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989)“海天一览亭”,亭中石碑记徐福等人驻足岱山的经过,“蓬莱仙岛”因此而出名。清康熙年间古镇东沙渔船汇集,每逢鱼汛,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数以千计渔船,数万渔民来到古镇寻求供给,老街商贸发达,人丁兴旺。据记载,1971年鱼汛,停泊在东沙洋面上的渔船有12601艘,渔民达8万多,东沙“横街渔市”远近闻名。百年古镇东沙角,虽然已淡去了昔日的繁华,但浓郁古朴的渔村风土人情、中国渔业博物馆、中国书雕城等景区依然吸引着外来游客寻古怀旧。1、旧宅建筑群。发达的商贸造就众多殷实之家,因此民居结构牢固,布局严谨,纵街横市,井然有序。旧宅集海产品加工与居住于一体,带有浓郁的“海味”特点。全镇现存近百处古建筑,最早的有200多年历史,有1以上历史的相当普遍。典型的有俞家大宅、孙家大院、董家老宅和谢家宅院。2、古街巷与老字号商辅。古渔镇现存古街11条,总约1500米。古巷30余条,多以青石板辅面,悠静深远。街巷两旁历史上分布着众多在老字号商辅。现有据可考并为群众所传记的有数十家,有旧址留存的有聚泰祥绸布庄(1786年建)、升记发兑辅(1850年建)、同福祥鞋店(1861年建),恒有酒坊(1795年建)、鼎和酱园(1924年建)、宏祥绸布庄(清嘉庆年间建)、美丽园酒馆(19建)等十余家,各具特色并都有规模大、档次高的特点。因东沙古街巷和旧宅院保存较完好,近年来,东沙相继成为《上海秘密战》、《苦瓜弄》、《徐福东渡传奇》等多部影视剧外景拍摄地,被国内影视界人士称为一座现成的“海上影视城”,并被多所艺术类高校列为学生的采风和实习基地。3、渔业生产工艺和渔文化。在古渔镇保存着大量的旧时渔业生产和加工的工具、作坊和工艺。如东沙的落地桶群。系古渔镇各渔行加工腌制渔货工具,木制,口径1.8——3米,高2米左右,桶身经桐油浸渍后埋入土中,保存渔货历久不腐。最早的落地桶已逾2,古镇兴盛时落地桶数量最多达千只以上,当前还留存50余口,急需保护修缮。又如三矾海蜇、三鲍鳓鱼、蟹黄饼等一大批渔干货加工工艺,因海洋资源衰退,原料短缺,今后极有可能使制作工艺失传。古镇内有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的旧时渔业生产工具实物、各种海洋生物标本、反映渔民生活习俗实物等。在民间传唱的渔歌号子数十首,现已被整理出来的有十余首。流传的富有海岛特色的民间故事、奇闻轶事层出不群。4、特色饮食文化。古渔镇素有“渔市”之称,堪称“海鲜街”,各种海鲜应季上市,常年不断。著命的有黄鱼、带鱼、鳓鱼、鲳鱼、目鱼、鳗、蟹、虾、蛤、海瓜子、海蜇等。经加工的海味有:三鲍鳓鱼(咸香鱼)、醉鱼、糟鱼、风鳗、三矾海蜇、鱼鲞、呛蟹、蟹糊等。除海鲜品外,东沙有名的小吃还有香干油豆腐、阳春面、三洋泰薄脆、“三里香”大饼等。5、民俗文化。东沙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除内陆传入“调龙灯”和“狮子舞”盛行外,还有独具特色的矮凳会、出大会、花棍舞、调马灯、跳蚤会、台阁等,相比其它地方花样更多,系因古渔镇当年有各方渔民涌入,在长达数月的渔汛中逢喜庆等各有表演,日久与当地民俗融合并通,并流传下来。另外,在东沙现在还留传着贴青龙纸祈富,“小姑代拜堂,公鸡伴洞房”等奇特的独具海岛特色的婚俗民俗习惯。6、文物遗址。东沙镇有文物遣址十余处。北畚斗新石器文化遗址为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9月发现,面积约3400平方米,现存200平方米,文化层厚1.8米。出土物有石斧、石锛、器盖、鼎足、石犁、夹沙陶、泥质红灰陶等。据考证,该遗址属良渚文化,距今约有50左右历史。羊府宫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东沙镇保存最完整的最古寺庙之一,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主奉羊府大帝,系晋代大将军羊祜,民间视为渔民海上保护神。二、古镇开发保护资金投入大,需要政府和市场双管齐下一直以来,古镇的开发与保护都依赖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铺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