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docx
上传人:17****69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docx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2022-01-1519:00:01小编:admin浣溪沙[宋]苏东坡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注释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沙”或作“纱”,亦作“浣纱溪”。双调42字,分平韵、仄韵两体。上片三句皆平韵,下片三句有两句平韵。②横侵:纵横扩展。③蘸(zhàn):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④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⑤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⑥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⑦尚:尚有。⑧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⑨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2]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白话译文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作品鉴赏整体鉴赏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2]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名家评论中国苏轼分析会会员饶学刚:苏轼在其南行集叙中说道:“己亥之岁(宋仁宗嘉祐四年),侍行适楚。舟中无事,博弈饮酒,非所以为闺门之欢。而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该词也正是“识一时之事”的写实之作。湖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石声淮东坡乐府编年笺注:“由见到‘月色’、‘寒花’、‘啼鸦’之地到‘千里平沙’,由‘晕霞’到‘月明’(由暮到夜),写旅途越来越荒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