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精编.docx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a案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学生自学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摘抄优美词句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作业:复习词语卡b案朗读──感悟天山之夏的美景①谈话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②指名分节朗读;③师生同读、引读;④配乐齐读、享受美感。交流──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①让学生读读、画画、圈圈点点,了解天山之夏的特点。②想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天山的?他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③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对话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去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积累──内化吸收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①背背自己最喜欢的语段;②抄录一些优美词句。运用──在语文实践中增强语文能力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物,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作业:复习词语卡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教学准备:搜集天山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转,今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新疆的天山。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用波浪线划出今节课的学习内容。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用“——”划出来。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二、新授(一)、第1自然段总写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二)、学习第2自然段。1、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写了什么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读了后,你觉得天山怎么样?3、指名读。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师:雪峰、雪水和溪流有什么特点呢?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把这些景物描写出来的?师:你们觉得哪些比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划出比喻句。师出示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句读,齐读。师: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这一段话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三)、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等一下与大家交流。(出示学习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划出好词好句。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里的天山又怎样?师: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比喻)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天山的水给天山增添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