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落实消毒隔离管理制度消毒的方法分类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机械除菌。化学消毒灭菌法:浸泡法,擦拭法,熏蒸法,喷雾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的效力1.高效:戊二醛,福尔马林,环氧乙烷,过氧化酸。2.高中效:含氯消毒剂。3.中效:乙酸,碘酊,碘伏。4.低效:氯乙定(洗必泰)。高效1.戊二醛:能杀灭细菌、真菌、芽孢和病毒。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的消毒和灭菌。注意事项: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对眼睛的刺激性较重,注意防护。2.环氧乙烷:能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和芽孢。适用范围(不损害消毒的物品且穿透力强)适用于电子仪器,医疗器械,金属,书,一次性诊疗用品等。注意事项:易燃易爆具有一定的毒性。高中效:3.含氯消毒剂:能杀灭各种致病菌、病毒和芽孢。使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源地等的消毒,可用于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细菌芽孢污染的物品。注意事项:性质不稳定,有腐蚀漂白的作用。中效:4.乙醇:对肝炎病毒及芽孢无效。使用范围:适用于皮肤、物体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注意事项:易燃、易挥发,有刺激性,不宜用于黏膜和创伤皮肤。5.碘伏:能杀灭细菌病毒等。适用范围:根据不同浓度分别可用于手术部位、注射部位消毒,创伤皮肤、黏膜消毒。注意事项:稳定性差,对二价金属有腐蚀作用。隔离:是指将病人或病源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制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重要性:是控制传染病流行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隔离的分类传染病隔离:是指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的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隔离区域的划分1.清洁区:指未被病原菌生物污染的区域。如治疗室、配餐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场所及病区以外的地区,如食堂,药房,营养室。2.半污染区: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医护办公室,病区内走廊,检验室等。3.污染区: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如病房,病人洗手间,病区外走廊。隔离区域的清洁消毒1.清洁区: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必须先消毒处理。2.半污染区:应经常消毒保持清洁。3.污染区:此区域要做好随时及终末消毒工作。隔离要求:污染区的物品未经消毒处理,不得带到他处;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时,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换隔离鞋;离开前脱离衣鞋,并消毒双手。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和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的出入。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限制的,至少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飞沫空气接触相关疾病的传播途径经接触传播----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经飞沫传播----百白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经空气传播----肺结核、水痘等。隔离标示空气传播隔离——黄色;飞沫传播隔离——粉色;接触传播隔离——蓝色。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3.产超广谱-内酶(ESBLs)4.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5.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6.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隔离的目的和原则国内隔离技术的现状个人防护用品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