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阅读心得10篇.docx
上传人:一只****爱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理想国》阅读心得10篇.docx

《理想国》阅读心得10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理想国阅读心得10篇理想国阅读心得1伦理是哲学与信仰的实践.柏拉图在建立了理念形相的世界之后,认为理性当驾驭物欲,勇气与激情应为理性的目的服务,并提出了人的四项品质:智慧——深谋远虑之道;勇气——知道什么是值得敬畏的,并且面对威胁利诱都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克己——对欲望的节制;正义——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作非分之想.在此基础之上每个阶层也有着相应的职业道德:农夫工匠的道德是本分,战士的道德是忠勇,君主的道德是践行真理,领导国家.TheStatesaremadeoutofthehumannatures,andwhichinafigureturnthescaleanddrawotherthingsafterthem[注](公民的本性决定城邦的一切),有德行的公民因彼此需求不同,聚在一起,各司其职,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便是理想国.柏拉图自己承认,这是天上有地下无的国度.虽然希望渺茫,但是通过改造现有城邦,使之无限接近理想国是可行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教育.教育是建立理想国的“核心技术”,其目的正是从孩提时代起,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对真善美的热爱,引导他们学会节制自己的贪婪嗜欲.要将现实中的城邦改造成理想国,只有对其公民的子女进行隔离教育.柏拉图理想化的教育有着捏造神话、价值观灌输、洗脑的恶劣的一面,也有着直到今天来看也是比较完善的培养思路:Theeducationhastodivisions,gymnasticforthebody,andmusicforthesoul.(教育有两个方面:勤健身以锻炼体格,通音律而陶冶情操.)体操与音乐,前者给人以勇气,后者将人引向理性.工匠、战士和哲学王皆是优良教育的果实.Thedirectioninwhicheducationstartsaman,willdeterminehisfuturelife(儿时之教育将决定其一生),接受了理想化教育的继承者将担当起建立理想国,并依照他们受教育的方式教育他们后代的重任.至此,理想国的大门已经敞开:它理论基础是神的道德准则与不朽灵魂,现实途径向下一代灌输哲学与伦理的信条.成也教育,败也教育.一个完善的理想的国度,也会因其教育的疏失而蜕变为贵族制、民主制乃至最糟糕的僭主制.当教育出现偏差,人对财富与权力的野心不但未被束缚,反而被激发,那么当这一代人长大成人,只顾升官发财,而将道德与审美弃之不顾.一个人人酷爱财富与权利、沉溺于物欲享乐的社会必然导向混乱的风气与低劣的文化氛围——wealthistheparentofluxuryandindolence,andpovertyofmeannessandviciousness(富户多纨绔,穷乡出刁民),这样的风气造成的世俗的原则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政治,统治阶层只顾谋取私利,公民必然要遭受各种的痛苦与不幸.然而教育无法脱离社会环境而存在,雅典学院永远无法培养出整整一代的希腊人,让他们去建立那天上的国度.社会最需要善于攫取金钱与权势的工匠或智囊,学校的任务就是量产这些工匠智囊,至于德行与人格的塑造,无非是随行就市,向学生灌输些符合他们社会角色的的观念.理想终究是理想,哲人提出的伦理要么背离人性,要么被人性改造,化作某个阶层的人头上的光环,成为他们满足贪欲的借口.主流价值观念的神坛上总要有那么个供人顶礼膜拜的塑像——神、君主、金钱、科技、劳动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唯一不变的是利益驱动下的价值观宣传.其实,乌托邦本是闪烁着高尚理想的词汇,哲人不忍目睹种种的狭隘、卑劣、愚昧及其造成的物质匮乏与精神荒芜,才有了理想国的构想,希望改造他们的同胞.只是大众不愿也不能背弃自己的兽性——也正是这兽性书写了人类历史,创造了今天的生活.所以,乌托邦这本应栖息于云端的天使只能供某些精神洁癖者仰望,她若要插足凡尘,难免被世人一把按落在下水道里,慢慢腐臭.理想国阅读心得2理想国的对话体写作方式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孔子.虽然理想国里思想都是柏拉图本人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观念受苏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苏格拉底的口吻来写,书中一直把正义作为讨论的对象,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而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遵循着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寻求智慧之路,所以我们读来常常感觉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在辩论.同样是生活在差不多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一先一后,经历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撰写的、记录其言行的论语,苏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对古希腊哲学最初探索得以流传的理想国.初中时就通过一些简单渠道听说过理想国,心中对“理想国”的定位如莫尔的“乌托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这本书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来源.比起充满幻想的描绘一个理想社会,这本书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那个充满魅力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