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猫巷****熙柔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docx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在这样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仅吸纳了知识,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还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教师已经将学生数学思维的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体现教学的开放性,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讨论、对话、游戏中思考,把七句抽象的口诀为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图,把枯燥的口诀记忆为有趣的认知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限的生活情景中,对于过程性目标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2、组织形式的开放:就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景,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这些多样化的练习,借助于开放的形式,除了教师对学生的信息传递,还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反馈,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互动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有教师指导下的口诀记忆,也有学生独立的抢答问题,有集体解决,也有小组讨论商量,强调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实践、交流探讨,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营造了人人主动参与学习的喜人局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3、师生关系的开放:整个练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知情交融。《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一、“7的乘法口诀”教学课现状现阶段,在口诀教学中,教职人员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学生列出7×7=49的算式,老师会问:“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很自然的会根据一些定势回答:“因为七七四十九”。这就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因为七七四十九是新课,学生用新课来解释旧知了。而49的来由应该是学生通过查表,或根据前面的42再增加7得来的。而口诀是我们为了容易记住这个答案而编出的顺口溜。二、“7的乘法口诀”教学课存在的问题(一)概念知识区别不明确。比如,在教学课堂上,关于主题图方面,淘气和笑笑的问话出现了:再过几个星期,就事我的生日。那么“再过几个星期”和“有几个星期”是不一样的概念。在这节课中需不需要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进行区分?(二)教学老师在注重生活教育的渗透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和验证,学生的推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三、“7的乘法口诀”教学对策(一)关注学生回答,调控教学思路。在教案设计中,备课除了备教法,更重要的要备学法,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由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家庭教育不同,对知识的掌握也出现层次区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现实的反映,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如在教学中教师出现7的9个乘法算式,教师设计的目的是想学生只说乘法算式,不说结果,列出乘法算式后在全班学生独立计算,出现算法的多样化,这个环节回避个别学生用口诀计算7×7=49。结果学生由于低年级的学习中算式和得数是一体的,列算式时都回答了得数,这时教师应该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说出得数也没关系,教师不板书得数,对列算式的孩子进行肯定后问学生:你们都能算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试一试。而不是教师不断的提醒“只列式,不计算”。(二)关注学生活动,调整教学方式。学生活动是现代课堂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低段学生更需要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在交流中构建。教师通过关注学生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结合预设,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这节课的活动主要是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如学生在编写7的口诀中,在试讲时出现“七九六三”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在教案中就预设学生出现这一错误的教学环节,但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学生的巡视,发现这节课没有出现“七九六三”这一典型错误,教师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采用故错法,教师就设计了4×7=28“四七二八”让孩子来评价,提醒孩子编口诀是注意不要出现这样的错误。(三)关注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时间。[page]-->在我们的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我们有时怕中下生回答不好问题,怕耽误教学过程,往往就由个别优生以点代面的回答问题,为了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显得课堂高效就采用口头练习的方式。这样,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来得及理请思路,个别优生已经回答出答案和解题思路,久而久之,中下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每次老师提出问题,他就不思考,等别人的现成答案。这节课教师充分注意这点,在编写口诀,应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中,让每个孩子都动手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