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培心得体会范文15篇国培心得体会范文1在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三个月的国培学习即将结束。很荣幸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精英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得到同行专家教授及成工职校各位名师的谆谆教诲,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三个月的学习,无论是在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方面,还是自己的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我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了不少的有关职教前沿的知识和系统的物流知识,吸收了各兄弟学校成功的办学经验,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感觉收获很大。现将这三个月来的学习感受做汇报如下:一、聆听专家名师讲座,更新教育观念,净化了心灵。首先是四川省职教专家罗大宪的讲座让我们初来乍到的学员对四川乃至全国的职教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国职教的发展方向更清晰的认识,对即将开始的国培有了更多的期待。成都工职校党委书记马雄则是从哲学的角度更高层次对职业教育的规律做了深刻的阐述,他的讲座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让我们所有的学员都聚精会神,叹为观止。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更是详尽全面的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实中职毕业生就是我们职教教师的作品,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样的毕业生才是我们的合格优秀作品。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决定了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成工职校校长廖德斌更是从亲身经历出发,成工职校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荣誉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国家改革发展中职示范学校。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和谐奋进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规范的校企合作,严格有序的教学管理等等让我从内心震撼!夏金星教授所做的《对考试不利群体的认识和转化策略》报告,把鲜活的实例融入生动幽默的讲解,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对所谓的“差生”有了同情爱怜之心,觉得自己与一名优秀的中职教师相差甚远。四川农业大学的包昆锦教授所做的关于《职教教师科研及专业课课程开发》让我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论文写作有了清晰的步骤和方法。另外教育部职教专家宁锐处长《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示范学校建设》的讲座让我对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专家能手进课堂有了更新了教育理念,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合理的规划。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愚笨,领导的不理解,等等、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总之,他们广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笃实的精神,对教育的热爱都融入在生动精彩的讲座中,深深地影响和感染了我。我从专家教授们的课程讲座中感悟到,教师的价值在于内外兼修,在于人格与专业的共同提升,在于对教育的激情和对教育的执着与忠诚。二、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初学者,我对物流管理是零基础。孙璐老师所讲的《仓储与配送》,让我渐渐对物流这个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招商物流集团成都物流公司李羌生总经理的《仓储型企业运作案例分析》仿佛让我对物流有了亲切感,觉得这是一门实践性强,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科学。在此期间我们学习了叉车的实训操作,并现场观看了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省技能大赛和国赛物流专业相关项目的演练。我从内心佩服他们学生的娴熟与精炼,同时也为自己感到汗颜!想想自己的水平,平时又能给自己的学生多少有益的指导!作为职教老师我与成工职校的老师的差距太大!《公路运输》授课的赵岚老师,让我看到了老一辈物流职教人的进取意识是多么强,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亲自制作PPT,把枯燥的课程环节用动画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80后,我们更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媒体,全方位的展示我们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率的传授知识。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公司的安晓军经理《物流实训技术》,成工职校的乔子迁老师《4D模拟实训》,四川大学的钟胜教授《物流前沿理论》,赵静老师带我们进入《未来超市体验》,所有的这些课程讲座使我在短时间大量了解并初步掌握了物流相关设备及核心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实训的要点。所有这些使得我们参训老师对本专业的专业发展规划有了更深更高层次的认识。成工职校教师及行业专家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她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使我在对自己专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我立志成为双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服务于职教事业的信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