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周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静芙****可爱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周教学反思.doc

(完整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周教学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反思周次1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开学伊始,第二节课就使我对这单元的教学充满了畏难情绪。翻开学生的课堂作业,全班的作业全对的没有几个,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在课堂上,我已经按耐不住焦躁的情绪,学生虽然小心翼翼,但错误率仍然很高,错误主要集中在:一、在计算口算时,学生可能出现了一种偏差,部分学生都是看其简单,便使用了第三种方法(把60÷20看成6÷2)进行了计算,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因此出现了不少错误。比如会出现这样的现象:60÷20=30。二、在笔算时,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商的位置写的不正确,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没有搞清楚商的位数。二是对除数的理解不对,没有注意区分两位数除数和以前的一位数除数。所以在计算之前,必须先要搞清楚商应该是几位数,所以在以后的计算中,我必须把重点放在除数和商的位数上,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发生。周次2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归纳学生在前几节课的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致使计算出现偏差。2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3个别学生对试商不理解。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5计算时不仔细,出现试商同除数相乘习惯用口算且出现较多错误以及试商后被除数同试商乘除数的积相减出现错误。6作完题目后没有检验的习惯,如明显的余数比除数大但看不见。针对这些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方法:1每节课刚开始安排复习内容,把各种类型的题目进行比较计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算理和试商方法,巩固对计算方法的掌握,包括450÷60,147÷20,(2在黑板上进行列竖式示范,结合学生板演竖式,集体讨论怎样列竖式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顾及到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参与。3进行口算,笔算比赛,并结合成绩进行适当的奖励,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又有了提高和巩固。教学反思周次3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有了前面的教训,本周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复地看了备课上的难点和重点,讲解时也自认为是讲的难点清楚,重点突出的了,可一看学生的课堂练习,出现的问题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有的是把试的商直接乘于看作的整十数,有的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的也只管往等于后面写上去,还有几个基础较差的简直连商的位置都找不到。明明前两位不够除的要把商写在个位上,他就偏偏写在十位上;碰到前两位够除了呢,他却把商写在第三位上了。我看了真的是啼笑皆非,更别提那些连加减都要做错的同学了。我请教了那些有经验的老教师,没想到他们出现的问题也和我差不多。现在,学生大体上已经了解了除法的笔算方法,以及试商的过程,可在实际的运算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周次4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课本单元的教学到周末就结束了,回顾开口学以来的教学,我从以下方面进行总加,学生方面:学生在之前接触的都是简单的计算,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对于四年结:级学生来说,是计算教学的一次“飞跃”。首先,计算步骤的复杂程度大大增特别是试商的时候有时需要调商,要经历几次计算才能成功,既算除又要算减,而且这些计算都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同时完成,不像三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试商可以一次成功;其次,试商后的商应写在哪一位,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教法方面:1、要宽容学生。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一开始要求不能太高,不能求全责备,要遵循计算技能的形成规律,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和学习的信心。2、要加强口算教学。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应该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口算练习,使口算达到熟练化、自动化的程度,每节课开始都应该安排口算。3、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学反思周次5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不太理想,有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卖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教学方法上,没有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测量时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得不够全面,因而在教学中没能充分讲解如何正确度量角的度数,避免测量的误差。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如“点对点,边以边,找0度,认刻度”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周次7教学内容乘加乘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