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精品多篇【说明】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一(一)(16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小题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又名,字元亮,(朝代)著名诗人。(2分)小题2:、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b.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单指男方的配偶c.无论魏晋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d.来此绝境古义:极其优美的环境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小题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翻译。(2分)(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选(),译文:小题4:、请写出两个源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分)和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陶渊明《桃花源诗》)”意思相近的一项是()(2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小题6:、桃花源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2分)小题7:、《桃花源记》叙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长久的魅力?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小题1:《桃花源记》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小题2:d小题3:(1)(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补充必要的成分,得1分;“要”译为“邀请”,得1分。)(2)渔人为(他们)一一具体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情,(他们听罢)都感叹惊讶。(“具言”译为“具体地说出”、“叹惋”译为“感叹惊讶”,各得1分,意近即可。)两题都选者,改第一题。除标准外(1)只出现半句,如“设酒杀鸡作食”被译为“去吃饭”,须扣1分。(2)“具”译为“详细、详尽”亦算对。“惋”必须译为“惊讶”,否则扣1分。小题4: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正确写出一个,即得1分。)小题5:c小题6:秦时;躲避秦时战乱小题7:因为它勾画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境界,环境优美,人们各得其所,自得其乐,彼此关心、爱护……这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审美追求,令人向往。(言之有理即可。)表明桃花源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得1分(突出“理想”即可);表明“桃花源”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追求,得1分(突出“追求”即可)。桃花源记阅读题及答案篇二(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1.解词(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d或请重法以禁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和。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