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悠悠散文.docx
上传人:一条****发啊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芦苇悠悠散文.docx

芦苇悠悠散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芦苇悠悠散文芦苇悠悠散文芦苇《诗经》中叫蒹葭,而幼时我在农村只知晓她叫“闲稞”(方言,音同)。一、闲稞不知是我那时太小还是路本来就很长,有个叫“塘港浪”的地方,我家有几亩地在那里,母亲常带我去一起劳作。去那里往往是在午后,母亲早早吃好午饭,我们需从村头走过村尾,再绕过两条河间的埠头,又横过一条不太宽的公路,再走过一大片稻田,又到一条不太宽的运河边就是了。春天是我最喜欢去那里的季节,一路过去可以看到各色蝴蝶飞来飞去,我可以追可以逮甚至可以逮了放。有些地方有高高的益母草,开小小的紫色的花,一节一节的开,像芝麻那样,白色的粉蝶最喜欢停在上面,我就背着手慢慢过去,它们是不会发觉的,伸出小手瞬间从左右包抄,把紫花合在双手掌中,当然得把手掌荷漏成中空的球状,花在手掌里粉蝶也在,慢慢往上撸,益母草的顶端就脱离了我的小手掌,粉蝶成了俘虏。这是极美的一件事,除了草有点扎手外,那时益母草很高,我得踮起脚尖,有时就干脆往后退,把益母草顺势拉得长长的,最后在离开手掌时草会弹回去摇晃几下。粉蝶在我的手里东窜西逃,我把手凑到眼前,从两个拇指间漏出一条小小的缝隙往里看,粉蝶就在里面,我疑心她被憋死了,打开来看时,她便呼一下飞了,我会大笑着追着跑,看她远远的惊慌地飞上天,天蓝蓝的有纱一样的白云缕缕在背景上。那画面美极!有时我会在路边找茅草,春天茅草里会有茅针,其实是茅草抽的花穗,还是芽状。这东西可以吃,嫩嫩的,有点青草滋味,偶然有点淡淡甜味,但是寡淡到我认为是一种错觉。耐心的话一会儿就可以拔一大把,这是极好的零食,母亲看我喜欢会去拔闲稞的针,她称之为闲稞茅针,这东西大得很也更嫩,我常求母亲多拔些,我可以带回去给村上的其他孩子,他们觉得这是难得的好东西。其实这是闲稞抽的穗,如果不拔取,待到秋天就是芦苇,成片成片的。母亲看我落很远了会叫一声,但不会等,因为这里虽有点一望无际,在我看来,但毕竟没有恶人!待到了运河边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母亲要在田里劳动,她指指河中时不时开过的机帆船笑着说:你就是他们丢下的,有一天一早我来这里割稻,你便被放在这闲稞脚边,我看你可怜就抱回去养着,你现在若到这河边他们就带你走了,以后你就再也回不了家,看不见我了。我很怕这样的事,总是离河岸远远的,离闲稞远远的。因为母亲说得确乎是对的,这里确乎有机帆船,确乎有闲稞群,确乎她常来劳动,有几次我还捡到野鸭蛋,鸭蛋是鸭的孩子,所以在这简单的天地善良的人捡个人的孩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于是我离河岸敬而远之,好在河面和田堤有很大的落差,陡坡上就东一簇西一簇的长着闲稞,母亲在陡坡上垦了荒地种南瓜、小红豆、毛豆、芝麻,山芋等,到了秋天总是一车一车的往家推。到了这时闲稞茅针就老早抽穗出来,这就是芦花了,刚开始是柔柔的慢慢蓬松起来,这时母亲会折一大把,要我带回去给外婆。我称外婆叫好婆,她会用新收的稻草打成草鞋,中间夹大量的芦花进去,冬天的时候穿是极暖和的。“我家小秋敏的芦花鞋哦!”多温暖的话语,在我那遥远的再也回不去的塘港浪!二、蒹葭读书后晓得了闲稞原来是叫做蒹葭的。那是在《诗经》,在教科书中,在中学。我的家没有一本书,唯一带字的是日历,而日历也不是年年有的。村里偶然会有一本书,不知从何而来,但大多被女人们剪了鞋样。还有就是在老屋里挂得极高的一个喇叭,从那里会传出每天的《新闻》和生产队的通知。对于蒹葭苍苍的画面我是极向往的,那种朦胧的意境是初尝的文学的美妙。就是在那时我肯定插秧割稻的生活不是我要的,我要飞出去,去蒹葭的王国。我疯了一般的读书,执着而坚韧,一个村上的伙伴们上小学还是都去的,因为大家都太小实在干不了农活,况且放学也很早并不影响割草等家务,最主要的是钱几乎是不用交的。小学是在一个叫曹祠堂的地方,是隔壁村的,我们这里村落分得很开,我会背一个书包和一个竹背篓,下课后一路割草回家。书很少,所以书包是不重的,重的是草,靠着他们,家里的兔子和猪可以长起来,所以一背篓是不够的,回家扔了书包还要再出来割一背篓。春秋天的时候草很多,夏天的时候整天可以割了晒干,供冬天喂饲。老师是插队来的,一个姓杨的女士,叫佩玉还是培玉我就不清楚了。她干不了农活,村里安排她看孩子,她就自然成了我们的老师。她把数学上的已知条件说成“椅子条件”,我从没有怀疑过她的知识,始终认为不会算算数是我的智商问题。并且她同时要教三个年级。曹祠堂的正厅很大,第一排是一年级,第二排是二年级,第三排是三年级,然后就是空地,有时下雨,大厅就东一块西一块的漏雨,我们就深感厅大的好处,可以四处搬挪桌子。她叫一年级的抄生词然后去二年级教数学,二年级做题时她再教三年级背书。有几个特别笨的就被我们笑,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一年级会做三年级的题了呢!到三年级的时候杨老师就通知我父母她教不了我们了,得去红联小学,那是在一个集市上的学校,几个村合起来办的。离我家自然很远,好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