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出品】肌力评定量表.doc
上传人:冷霜****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良心出品】肌力评定量表.doc

【良心出品】肌力评定量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Lovett分级法分级表现0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1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2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3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4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5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百分数分级法: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MRC分级法: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级别英文简写特征5N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5-N-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4+G+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4G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4-G-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3+F+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3F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3-F-能对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2+P+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2P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2-P-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1T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0Z无任何肌肉收缩评定标准的依据重力因素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3级。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外加阻力: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运动幅度: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操作方法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首先应采用重力检查(垂直向上抗重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主动收缩);若能完成,则进一步观察其抗阻收缩情况和所完成的抗阻收缩水平能否与正常的同名肌(或肌群)相等;若不能完成,则采用消除重力影响后(以借助吊带悬挂远端肢体或在光滑平板上完成或改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式)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收缩;若消除重力影响仍不能完成,则通过目测或触诊的方式感受不引起关节活动的收缩。记录评定结果记录方法肌力按0~5级(或以此为基础加“+“号或”-“)记录。若所测部位存在被动运动受限时,应记录可动范围的角度,然后再记录该活动范围时的肌力级别,如肘关节被动运动限制在90°时,其可动范围为0°~90°,评定肌力为3级时,应记录为0°~90°/3级。除此之外,对存在的疼痛或肌肉收缩启动位置受限等因素也应有所记录。若同时存在有痉挛,可加“S“或”SS”(S—spasticity);若存有痉挛,可加“C”或“CC”(C—contracture),以示存在痉挛或挛缩等情况。深部肌肉1级和0级情况有时难以辨别,可加用“?”表示。全面的徒手肌力评定可采用表格方式依上述记录方法逐一记录注意事项使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相同,此时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时,除非完全迟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评定规范化:在评定过程中,应对患者姿势和躯干、肢体位置进行标准摆放,并对近端关节进行良好的固定,以防止代偿运动及其他干扰因素。评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