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追悼会上的悼词讲话稿追悼会上的悼词讲话稿篇1各位领导、全体来宾、所有亲朋好友:在这哀乐声声,哭声阵阵的悼念堂,我们大家都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我们xx社区84岁高龄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xxx,在此,谨让我代表中共xx社区党总支部、xx社区居民委员会向xxx老同志表示沉痛哀悼,向所有孝眷、亲友表示亲切的问候。纵观xxx老同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劳碌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他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他性格直爽,团结同事,乐于助人,遵纪守法,老实本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党员,他一生以苦为甜,以劳为乐,他老人家为家庭建设劳碎了筋骨,为子女成长沤尽了心血,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为人忠厚、正直、善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典范,给后人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楷模。xxx老同志英灵已赴极乐界,典范犹蒸故里人,我们都要学习他爱祖国、爱劳动、爱家庭、爱生活的高尚美德,学习他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优良品德。希望所有孝家、亲友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团结友爱,珍爱家庭,为共同建设富裕、秀美、文明、安全的新浏阳而奋斗。最后,祝xxx林下安息!追悼会上的悼词讲话稿篇2各位来宾、各位亲友: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一位德高望重、深受师生好评的教育工作者——xx老师。xx老师生于1945年4月,1968年12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xx老师一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积极钻研业务,以强烈的爱心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赢得了教育界的好评,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x老师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并被选进联校领导班子。这样一位人民的好教师,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一个德高望重、倍受人们尊重的同志,不幸因病于20xx年10月4日晚八时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1岁。xx老师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生前的事迹却令我们追念不己。在他近五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他一直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学生,他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为了学生,他循循善诱,废寝忘食。用自己亲切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温暖他们的心灵,用自己阳光雨露般、公正无私的关爱照耀滋润学子的心田,帮助他们认真完成了学业,走上了成才之路。走上领导岗位后,对一些年轻任性的教师,他总是以宽大的胸怀和宽容的态度感化他们;对业务能力比较有限的新教师,给他们切实的帮助和鼓励。他人缘良好,作风踏实;古道热肠,有求必应。同事们说,与x老师搭档,轻松愉快,信心十足;与x老师交往,醍醐灌顶,如坐春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为乌嘴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可以说,x老师的一生,是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杜鹃泣血,百灵哀鸣,晴空一声霹雳,噩耗猛然当头,不料x老师溘然长辞,撒手西去。想当年,中流砥柱耀杏坛;值此日,星沉月落尽哀音。xx老师带着对渴盼他早日康复、家人的不舍,带着对自己两鬓斑白的老伴的深深歉疚和眷挂,带着对儿女健康快乐、一生平安的祝福和牵念,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孔子风范,万世流芳,x老师的形像,永不泯灭,xx老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他那语重心长、不知疲倦地教诲学生的师者风范依然浮现在弟子们的脑海里。但是,我们没有回天之术,也无再生之能,xx老师终究走了,永远地走了。从此以后,家庭里失去了一根撑梁柱,社会上缺少了一位好楷模。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x老师在这岁暮天寒、风雨凄凄的日子,离开了我们,他把殷殷的收获留给子孙,把光和热永远地留在了人间。x老师,你放心地去吧!你的教诲学生们将铭心刻骨,你的遗志子孙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你的处世风范同志们将毫不犹豫地追随效仿。x老师,你放心地走吧!你安息吧!你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举哀)追悼会上的悼词讲话稿篇3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父老乡亲:詹老先生走了,走的匆匆,没留下任何遗愿;詹老先生走了,走的从容,没留下任何遗憾。詹老先生生于1920年农历6月22日,卒于20xx年7月6日21时24分,无疾而终,享年91岁。詹老先生出生于许咀村一个贫寒的家庭,经历了两个不同的社会。少年时代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度过的,年幼的詹老先生聪明好学,在他父母的鼓励下,詹老先生念了2年私塾小学,在校期间,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由于家庭贫寒,生活所迫,从小就养成自力更生习惯的詹老先生,从此与读书擦肩而过,为了家庭的温饱,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和体力劳动,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19xx年,詹老先生与詹母曾老孺人结为夫妻,从此他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詹母曾老孺人靠劳动和汗水自成家业,1963年开始,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