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试题及答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试题及答案(多篇).docx

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试题及答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试题及答案(多篇)[寄语]2022全国新高考语文一卷试题及答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山东卷篇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江苏卷篇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高考语文备考有哪些方法篇三一、第1、2、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此类试题题型非常固定,题点也非常明显,但却是整个语文中失分率最高的题型,更糟糕的是,由于本题是语文试卷的第一大题,很多同学在做科技文阅读时要么花费时间过长,导致答后面试题的时间不够用,心里紧张,严重影响整个答题节奏;要么为了节省时间在没有看明白的情况下就匆匆作答,心理没底,不但准确率低,在答后面的题目时心里一直惦记着,也影响了答题思路。此题型我称之为“文字游戏”题,只要掌握出题者的命题规律,不但准确率高而且非常节省时间。此题型的干扰项类型不超过25个,根据历年试题经验,出题者设计题目时不会超过这25个类型。如果总结的好、练得多一点,往往不用细读文章就直接能选出正确答案来。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细说,那么我就举几个例子给大家:①对题中的绝对化、片面化、程度、范围词保持高度敏感,一旦出现一定要与原文细致比较,出题点往往就是这些词的细微差别上。如全部、一定、都、任何、唯一、多数、部分等。②对题中出现的逻辑关系保持高度敏感,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支配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③注意区分未然和已然、或然和必然、可能和才能、不仅是和不是、重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等。这里尤其要注意,语文中对“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理解与数学中的理解正好相反,许多考生是数学上的理解来分析这个问题,结果失分。二、第4、5、6题——实用类文本阅读《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这四种实用类文体,按照近年的命题规律来看,新闻类和科普文章类出现的可能性最大。这两类文章具有独特性,考生们普遍比较陌生,所以需要系统地学习这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比如,新闻类,分析文章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题型,组织答案的方法: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考;②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考;③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考;④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考;⑤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考。三、第7、8、9题——文学类文本阅读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考小说的可能性最大。小说类阅读题型设置特别固定,但考生得分差距极大,有一定小说阅读知识方法储备的考生甚至可以达到满分。比如,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对环境自身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时代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2)对人物塑造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3)对情节结构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4)对小说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四、第10、11、12、13题——文言文阅读与翻译第10题文言断句,实际考查的是重要文言实词、有停顿作用的虚词以及5类文言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理解。第11题古代文化常识,是需要识记的题型,需要总结和积累文言传记文相关的文化常识。第12题虽然看似考查文意理解,实则考查对重要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所以这道题得分的关键是掌握常考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实词浩如烟海,那么如何复习备考呢?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体裁和题材都基本相同,以官员人物传记为主,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人物的品行、官职升迁调转、政事法令、褒贬评议,这样复习的范围就特别小了,如征、辟、荐、举、引、简、铨、起、拜、除、授、擢、拔、主、秉、典、知、守、尹、坐、遣、亲、速、厌、矜、谄等表示人物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