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包身工 (4).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包身工 (4).ppt

人教版包身工(4).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包身工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省杭州市人。著名作家,电影艺术家;此笔名从发表《包身工》起用。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文体知识背景简介初读文章,思考: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文章段落结构(一)文章段落结构(二)文章段落结构(三)文章段落结构(四)动脑筋思考一下再读文章,思考:思考题答案要点思考题答案要点中心思想本文用到的修辞: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来借喻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做人看,作者借用过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另外,还有用“机器”借喻包身工,揭露了带工和纱厂老板把包身工看成赚钱工具的罪恶本质;用“罐头”借喻日本纱厂,说明包身工无处可逃的悲惨境地。借喻结构特点: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的比喻句。例:孙中山先生说到做到,身体力行,不放空炮。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可以用“像”等喻词还原,强调相似性;借代只是舍去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与它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替代。其它修辞:写作特点现代“包身工”案例现代“包身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