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活动策划活动策划【汇总7篇】活动策划篇1活动宗旨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汇报亲情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感受亲情的温馨,体验亲情的深沉,继而以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行为报答亲人,培养学生一颗感恩的心。活动内容一.宣传发动,开发亲情课程以激情洋溢的讲话,生动的故事,形象的图画、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回忆,为以后的活动作好情感的铺垫。1.发出“回报亲情”倡议书。利用国旗下讲话,向全校学生发出“感受亲情,回报父母”的活动倡议。2.宣讲典型事迹。通过红领巾广播台,宣传校内外真情回报亲情的典型事情,号召全校同学学习。二.采访父母,了解无处不在的亲情回顾自己成长中的小故事,体验父母对自已成长的辛苦,从而产生回报亲情的愿望。1.采访妈妈。2.同看儿时照片。3.回忆感人故事。4.制作成长相册。三.强化体验,感受亲情的深沉凝重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生活的重压,在深入了解父母工作,生活的过程中理解父母,体验亲情的可贵,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四.回报父母,开展真情感恩行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受。中高年级学生在行动之后,还要上交书面材料。1.自我反思。想想自己过去对长辈的态度怎样,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的感恩活动。要求每名学生在三八节之日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中高年级还要上交一份心得体会。3.感恩活动图册展示活动。指导学生将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详细地记录下来,用文字、图片制成一本精美的册子,让它成为学生和家人最温暖的回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活动要求:重视此次活动,不能走过场,使活动结果有实效。活动策划篇2望着图书馆墙上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年轻时的志向。而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目标、理想。新时代,我们支部把读书立志定义为:明确历史责任,读书做人成才!为了了解我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的读书情况,我支部开展以读书明理,做人成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总结反映情况,以协助图书馆做好管理工作,为广大读者服务,并号召更多的学生去读书、明理、做人、成才。活动时间:20xx年11月1日至9日活动地点:工程学院活动人员:本支部全体成员、图书馆部分教职工活动形式:调研、采访、宣传、交流活动内容:1、关于图书馆的管理使用与读者的.读书情况调研2、采访图书馆馆长和其他教职工3、与图书馆合作开展众人读书承诺签名系列活动4、在图书馆开启图书漂流活动5、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平台活动流程与具体安排:1、调查问卷希望通过开展本次调研,了解我校图书馆及读者的相关情况,发现图书馆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使图书馆能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能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做到读书明理,做人成才!本次调研活动,总共设计问卷500份,其中教职工25份、研究生25份、本科生450份。11月1日前,由刘腾、碧风、东林等设计好问卷,并和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探讨修改问卷,最后打印。11月4日下午,5:007:00调研组第三组在学生公寓14楼对研究生进行派发问卷。11月4日6日,由调研组三组针对学校教职工进行派发问卷。11月10日之前:全班合作统计问卷,并由刘腾,碧风,远玲,东林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并将统计结果和调研报告交给图书馆。2、采访(采访对象: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各部门部长、学院老师)11月3日4日,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读者反映的问题,设计采访的内容。11月4日下午,2:304:30采访组成员(碧风,良茂,刘腾,侯波,彩虹)在图书馆对图书馆正、副馆长,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技术部部长等人进行关于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利用以及图书馆出现的问题的采访。活动策划篇3一、活动目标:1、使幼儿懂得讲卫生,懂得环境要靠我们自己去保护,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2、启发幼儿做一些环保方面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二、活动准备:教学课件、自制小小外星人图片、挂图一副。三、活动重点:使幼儿懂得要保护环境。四、活动难点:让幼儿能主动参与保护环境。五、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张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是谁?”外星人“ET”出现,引起幼儿的注意。(“ET”自我介绍:“hello!小朋友,你们好!我的名字叫ET,来自另外一个星球。我们的星球上什么也没有,很荒凉,妈妈告诉我,地球是个很美的地方,我就来到这里。可看到的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美。我拍了几幅照片,小朋友你们看。)并引出课题。(二)基本部分:1、教师演示课件(1—3幅图),并提问:“谁来说一下他们这样做对不对?”(幼儿回答)为什么不对呢?(幼儿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