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资管理实务.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220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企业工资管理实务.pptx

企业工资管理实务.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主要内容第一章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目标第一节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什么是次贷?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亚当·斯密与《国富论》凯恩斯与《货币通论》弗里德曼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教训:(温家宝语)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微笑曲线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战略性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战略性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战略性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战略性选择4.经济,社会和政府三大领域协调发展第一章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市场机制调节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工资宏观指导政策一、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基准线:是政府对大多数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基本要求。上线(预警线):预警线是政府依据对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分析,对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工资适度增长的预警提示。下线:是对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企业工资增长的起码要求。这类企业的工资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四)实施工资指导线制度应注意的问题(三)北京市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基本情况(三)北京市实行工资指导线制度基本情况2008年工资指导线要求2008年工资指导线要求2008年工资指导线要求2008年工资指导线要求2008年工资指导线要求2008年工资指导线要求(五)行业工资指导线工作三、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4、工资指导价位数据中生产人员岗位(工种),以“初、中、高、技师、综合价位”五种技术等级分组发布。针对部分企业中存在尚未确定的职工技术等级的现状,对无技术等级职工工资价位也予以发布。5、管理人员(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价位分行业、企业经济类型、企业规模几种形式分类发布。(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参考使用本指导价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章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效挂钩工作举例:某控股公司2003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基数200亿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指标为100.3%;2003年挂钩工资总额基数为4亿元,实现利润基数为2亿元,挂钩浮动比例为1:0.5。2003年毛实现利润2.8亿元,问该控股公司2002应提新增工资(X)是多少?2.8-21、X=×0.5×4=0.2×0.5×4=0.4(亿元)2+4×0.52.8-2(=Y12.8-2=2×Y1+4×0.5×Y1)2+4×0.52、如果2.8亿元不是毛实现利润,而是当年利润总额,则2002年应提新增工资X=(2.8÷2-1)×0.5×4=0.8(亿元)此外,还要看2003年末国家所有者权益是否达到或超过200.6亿元。挂钩比例的确定工效挂钩存在的问题工效挂钩制度需要改进和完善主要内容第二章: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序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结论:就是要建立起现代企业薪酬体系框架。现代企业薪酬体系:是指符合现代公司制企业内在要求,孕含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中,以建立收入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为目的,由企业采取多种科学的分配办法向全体员工支付各种报酬的各项制度的总称。第二章: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第一节做好企业内部分配应遵循的原则第一节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或产权管理清晰的竞争性企业,可以进行职工持股试点,尝试除工资分配以外,在企业税后进行按股分红;积极试行技术入股,企业经营者期股激励试点具备条件的小企业还可以试行劳动分红办法,探索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4、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不得损害国家的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股份分红不能侵蚀工资,工资分配不能侵蚀利润。第一节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第一节三、兼顾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坚持两低于的原则,即:工资总额的增长要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要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一节四、坚持民主管理、民主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