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哲学常识.pdf
上传人:金启****富来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附录二哲学常识.pdf

附录二哲学常识.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附录二哲学常识哲学美学常识一、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描述,对世界的看法,它是古人在观察天文气象、时普化的基础上生发总结的。周人用两种不同性面的气,即阳气和阴气来解释四季的变化和方物的繁茂与凋衰。他们认为在冬去春来之际,气从地下向上蒸发,万物便出苗生长;如果沉滞不能蒸发,农作物便不能茁壮成长。阴气的性质是沉滞下降的,阳气的性质是蒸发上升的,阴阳二气若相互协调、配合有序、流转正常,就风调雨顺,否则就要发生灾难。周幽王时的伯阳父,曾用阴阳二气的失调来解释当时发生的地震现象。他认为阴阳二气的流转是有一定秩序的,如果秩序紊乱,阴阳二气就各天其位,就要发生地震。后来,古人对各种现象进行抽象概括,以阳代表天、日、昼、暑、刚、强、前、男等,以阴代表地、月、夜、寒、柔、弱等,认为两种势力相互对立和依赖,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是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二、形而上、形而下出自《易经,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描述抽象和具象两种性质的哲学范畴。具体来说,“形”指形体、形迹,“形而上者”即无形迹的抽象存在,就是“道”;“形而下者”为有形迹的具体存在,即“号”清代王夫之认为,“形而下”产生器。“形而上”,“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形而上”不可能脱离“形而下”独自存在。三、无为而治“无为”是老子提出的政治思想,主要是针对政治上的“有为”而言的。在他看来,“有为”政治带来的祸害非常严重。防禁越多,人民越陷人贫困;法令越森严,盗贼越增加。统治者征收大量赋税,造成人民饥饿;统治者越是强作妄为,人民越是难以管理。老子对“有为”政治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说道:“大路很平坦,君主却喜欢走斜径。朝政腐败了,弄得农田全都荒芜,仓库十分空虚;统治者还穿着锦绣的衣服,佩带锋利的宝剑,吃厌了精美的饮食,搜刮更多的财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子提出统治者应该里“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的是,统治者表面上应该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对人民顺其自然,这样做,统治才能得到巩固。四、八卦也称“经卦”,共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易传》中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每卦又象征多种事物,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中国古代主要5大哲学流派1.儒家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2.法家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3.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4,墨家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因为墨家思想独有的政治属性,兼之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学勾结政策,墨家不断遭到打压,并逐渐失去了存身的现实基础,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发现其进步性,近年来经过很多新墨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