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村级最美网格事迹村级最美网格事迹1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触发力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村级最美网格事迹,欢迎阅读与收藏。村级最美网格事迹1xx,女,1971年6月生,中共党员,滕州市荆河街道辛庄社区网格员,带领社区网格员将辛庄社区成功创建为山东省“四型”社区示范点、枣庄市党建示范点、枣庄市综治示范点,让居民真正感受到了共治共享的'美好生活。一是突出抓好组织建设,打造共建、共治社区。她按照“依据实际、尊重历史、便于治理”原则,将辖区划分为2个网格,优化“五位一体”社区治理模式,成立家委会,形成了良好的事务交流、协商处理、矛盾化解机制,仅20xx年就累计协商处理重大事务18件。设置兴趣小组7个,实行小范围自我管理、自我治理,举办健身友谊赛、书画展、文艺汇演等活动20余场。二是突出抓好为民服务,打造服务、美丽社区。筹资建设了1200余平米的网格服务中心,配置了活动室、孔子学堂等9个室内功能室、4处室外场所,引入老年大学舞蹈、歌唱教学班和上善社工服务项目。高标准新建监控中心,网格内摄像头总数达到72个,监控分室5个,监控区域实现全覆盖。三是突出抓好平安建设,打造和谐、共享社区。建立完善的网格台账,定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排查化解矛盾隐患68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活动19次,开展消防演练5次,对发现的问题,全部跟踪落实整改,网格未出现一例安全生产问题。村级最美网格事迹2房xx是小营街道办事处小前居委会网格员,巡查走访区域包括小前居委会的住宅小区,小营社区一期和二期,网格涵盖范围大,共有856人,工作任务量大繁重。房xx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与摸索,入户走访、采集信息、排查隐患、协调矛盾,不断丰富工作方式,与居民打成一片,逐渐成为社区居民口中的知心人、老朋友,她也爱上了基层网格员这个职业。通过多次培训,房xx清楚地了解到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白了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方式。网格员工作需要每日巡查走访,贴近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矛盾。通过入户走访、采集信息、排查隐患、协调矛盾等一系列工作,房xx迅速与居民打成一片,成为他们口中的`知心人、老朋友。去年7月份,房xx在网格内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小区门口的空地上坐着一名20岁左右的女孩。她正在路边哭泣,部分居民也在围观。房xx在网格里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女孩,连忙上去询问情况,据女孩讲,她刚大学毕业,因为和家人吵了几句,一气之下便登上了一辆长途客车,后来便来到了这里,她身上本来就没什么钱,付了车费后,已经没钱回家了,又不好意思和家人联系,一着急就在路边哭了起来。房xx得知她的情况后,立即将她的事情告诉了网格长,同时联系社区民警帮助她解决问题,在共同帮助下,她把女孩送到回家的车上,并联系到家人,女孩安全到家,在电话里一直向她道谢。网格工作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只要用心做,没有做不好的。房xx一直尽心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努力为网格内的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构建和谐、幸福的小前居委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村级最美网格事迹3网格员崔xx,女,汉族,1984年10月出生,2014年8月开始成为黄河路街道的一名网格员,自2020年7月因社区调整划分跟随原网格成为南苑社区第九网格网格员。7年间,用一支笔,一个本,在厚厚的网格日志上写满社情民意;7年间,用踏实的脚步,忙碌的身影,在小区楼宇间真情服务居民;7年间,用热忱的初心,无私的奉献,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做群众最需要的守护人……两千多个日夜的奔忙,三百余个家庭的冷暖,她用为民服务的真心,用自己的一“网”情深,在她热爱的“网格”里,网住民生,网住希望,赢得了全体居民的信任。“把居民当成自己的家人,把网格当成自己的`家。”崔xx把这句话时常挂在嘴边,也时刻牢记心间。15栋住宅楼,44个单元,常住居民344户、825人,流动居民55户、185人,空房41户,其中困难家庭1户、60岁以上老人58人、独居老人6人、车库商用4户……崔xx对网格内的情况如数家珍。作为小区里最忙碌的人,哪里都是她的身影。“张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李奶奶,有什么需要买的吗,我去帮您买。”“有没有按时好好吃饭?”“最近天气炎热,注意防暑。”“叔叔、阿姨有没有接种新冠疫苗?”每到一处,她都会对居民进行耐心细致地询问,了解老人近况,掌握居民诉求。在小区里提起网格员小崔,大家都会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小崔服务周到、态度好、效率高,贴心得就像自己闺女一样!”崔xx也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小区居民的认可。在她负责的网格里,针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已经把生活照料、亲情沟通、邻里调解等“规定动作”变成了日常化的“亲情服务”。定期走访网格内的老人,也是她服务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