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的论文.docx
上传人:Do****76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研究分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的论文.docx

研究分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的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研究分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的论文研究分析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走向的论文教育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已经存在百余年。百年来,这个学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进步,诸如杜威、罗素、雅斯贝尔斯等伟大的哲学家对教育哲学的贡献,使教育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教育分支学科。在我国,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研究内容过于庞杂,研究边界无限扩大,教育哲学的学科价值逐渐弱化。从教育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分支学科的特点上来看,属教育哲学研究范畴的主要包含教育价值问题、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和教育研究哲学问题等。重提这些问题,意为教育哲学研究应进一步聚焦,避免问题泛化,在对根本性问题的追问中明确教育哲学研究的边界和方向;站在历史、现实和未来学科发展的视角引导教育哲学研究回归本源,使教育哲学研究的问题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的创新性;在回归中突破和生成,以完成教育哲学知识体系的“新旧更替”,最终实现其在方法论层面的精神变革,推动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一、教育哲学的立足点:教育价值和教育价值取向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涉及教育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从历史层面考察,“教育哲学”一词最早出自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罗森克兰茨(Rosenkranz)的著作《教育学的体系》,后由美国学者布莱克特(Brackett)译成英文,并易名为《教育哲学(ThePhilosophyofEducation)》,此著作以教育哲学来指称教育学的体系,即系统的教育学体系的哲学化,这是教育哲学的原初之意。在其后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关于教育哲学所指称的对象,不同时代的教育哲学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根据哲学的概括性,认为教育哲学乃是综合教育科学的知识而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学问,如德国的鲍尔森、克里克、美国的巴格莱等人;有的注重哲学中与教育最有关系的价值论部分,认为教育哲学应是根据价值论来探讨教育价值的学问,如德国的梅瑟尔、美国的波德等人;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教育哲学乃是从哲学的观点论教育,更是从教育的观点论哲学的学问,如德贺夫。”在我国,关于教育哲学研究对象,20世纪80年代亦曾有热烈讨论。有人主张,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概括;也有人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教育哲学就应该研究教育领域中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人主张,应该从自然与教育、社会与教育及思维与教育三个维度研究教育哲学。这些讨论为人们正确理解教育哲学研究对象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此后,我国教育学术界对教育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并导致五花八门的研究充斥于教育哲学。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只要与哲学沾边或者在分析教育问题引用一两个哲学概念就是教育哲学了。这种对教育哲学研究对象不明晰而滥用教育哲学名目,实乃对教育哲学的学术伤害。关于教育哲学研究对象,从教育哲学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最显著的标志看,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价值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主要在于以下三点。其一,从哲学与科学的区别来看,人们一般认为,科学探究事实,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哲学研究价值,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在教育学术领域,教育科学回答教育存在的事实;教育哲学回答教育应该追求的价值,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学术形态。在这个意义上,离开了对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教育哲学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其二,从研究方法上看,教育哲学研究方法区别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前者主要是思辨性质的研究,而后者主要是实证性质的研究。在一般意义上,形而上学视域中的哲学研究是排斥所谓实证方法的,教育哲学研究教育价值,更多的是比较分析、甄别选择,而不是观察调查、统计分析。教育哲学在研究方法上与教育科学的根本差异,决定了教育价值研究只能是思辨的、假定的和猜想的。那种排斥形而上学之方法,认为它不能解决所谓实际问题的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到今日应该发生转变了。正如费耶阿本德所说,“从人道主义的角度上看,人只有摆脱僵化的科学教条,摆脱形式理性的限制,才可能最终摆脱思想的被奴役状态而获得做人的尊严。”其三,从教育研究的社会功能上看,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遵从教育事实、探索教育规律,以提高教育效率;教育哲学研究则更为关注事实背后的价值问题,对现实教育作价值回应。尽管二者目标、任务不同,但并非相互对立。教育中的“经验事实”绝不是纯粹客观的事实,而是一种价值的事实,事实本身已体现了自身的教育价值取向。同样,教育价值并非理想化的对于未来教育世界之空想,需要尊重事实而不是创造事实,以避免落入“从价值到价值”的形而上学之套,而是展开“从事实到价值”的理性判断与价值分析。教育价值从哲学角度理解,它与某种信念(belief)相关。康德将人的认识范畴划分为意见、信念和知识三个层次,其中,意见是认识的最低层,它是主观不充分、客观也不充分的认识;信念位于第二个层次,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