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高格****gu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采油工工作总结.docx

采油工工作总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采油工工作总结采油工工作总结1一年来,采油厂职工培训中心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企业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安排好职工培训部署工作,围绕“基础管理创新,增储降本创效”这一中心,建立与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考核办法,以高效开发为目的,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从提高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出发,以竞赛为载体,以增强员工竞争意识为目标,充分调动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保证了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培训指标。——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期,培训3864人次,其中外委培训182人次。——全年共有25个工种260人参加了技能鉴定的晋级和验证考试。——全年对56个工种的操作服务员工进行了两次季度抽考,抽考人次达960人次。——参加了油田分公司举办的第二届采油系统技术比赛,并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还获得了一个状元、两个能手的荣誉称号。其中袁勇代表油田分公司参加了总公司的比赛。回顾过去的一年,厂员工培训工作目标基本实现,各项培训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一)建立与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考核办法,保证了培训体系的有效运行一是完善了规章制度。针对培训管理过程中的某些弊端,对沿存的制度在修订的基础上使之更加完善和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经费的使用范围,并将外出培训、脱产培训、集中培训、业余培训、技能鉴定等环节都用严格的制度规范起来,使培训工作逐步向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迈进。二是用活了激励机制。采用达标与星级相结合的双百达标考核制,将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对各单位的基础管理、培训质量及培训效果进行打分排队,每个季度通过媒体公布一次。具体做法是:达标考核分为标杆、优秀、达标、不达标四个档次。星级考核划分为五个级别,每星级分差5分。对在公司级以上技术比赛中取得名次或介绍经验的,每人次可加5—10分。考核中总分超过200分的为红旗单位。为了保证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首次建立了职工教育专项奖励基金,遵循“取之合理、奖罚分明”的原则,公平、公正地进行兑现、奖励、处罚。这样一来,一种“比学习、比技术”的良好风尚在全厂范围内形成。(二)围绕“基础管理创新,增储降本创效”这一中心,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的管理人员是企业命运和前途的主宰者,其素质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我们茨榆坨采油厂面临着成本紧张、油气产量连续递减、勘探开发没有步上良性轨道等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培训刻不容缓。一是通过“干部夜校”的.形式,对科级干部进行业务与素质培训。每周三晚举办一次科级干部培训,厂有关领导及科级干部既当老师又当学生。讲课内容由讲课人自主确定,内容可以是本职能部门的业务知识,也可以是某一领域的独到见解,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了互相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自3月27日开班到现在,已开办28期,先后有25位科级干部登台讲课。干部夜校的开办,端正了学风,使大家进一步沟通了思想、交流了经验,克服了当前干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忙、浅、碎、浮、惰”现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二是以“联合党课”为依托,加强对政工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党的知识及方针政策的培训。根据厂党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贯彻落实了党课教育制度。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342人参加了培训。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充分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联合党校的开办,还有利于广大党员把握全局,审时度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看到了机遇和希望,对进一步抓好我厂的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采油工工作总结2在20xx采油一线的实习过程,我收获了很多采油生产和管理的知识,学到了很多,也发现了只学习课本是不够的,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真真切切感受到采油一线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这些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熏陶了我。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石油工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使我更加热爱石油工程这个行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为我国的石油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实习的这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非常珍惜这次一线实习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刚刚入职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温室的花朵是长不大的,由于我们在学校条件好,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只有到这里,与山为舞,与井为舞的地方,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同时由于学的是理论知识,不接触现场不知道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在现场才知道我们的一无所知,大部分设备都不认识,在学校分析问题许多时候都是单因素,而现场多种因素混杂,相当复杂。只有现场走一走,x,才能体会的实践的重要性,理论不接根于实践,那是五花之木,不春之花。是结不出果子的。也只有这里才能尽快让我们从学生蜕变为一名石油人。我们的知识找到了归宿——实践,它将使我们当中许多人会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