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事迹感悟(精选6篇).docx
上传人:猫巷****婉慧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富国事迹感悟(精选6篇).docx

杜富国事迹感悟(精选6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富国事迹感悟(精选6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富国事迹感悟大概有6篇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篇一:杜富国事迹感悟“让我来”,是杜富国的标志性语言,也是他敢担当、勇作为的生动体现。面对杜富国的铁血担当,每名官兵都应少想些得失比、多提升担当值,大胆喊出“让我来”。“处事者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担当,是一种必备的履职能力,一种无私的政治品格,一种过硬的工作作风。担当大小,体现着一个人的胸怀、勇气、品格,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杜富国始终把“担当”二字立在心头,任务面前,他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关键时候,他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危急关头,他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正是有了强烈的担当情怀、勇敢的担当精神,让杜富国用“惊天一挡”书写了新时代英雄战士的大忠、大义和大爱。人无担当不可以立,军无担当不可以胜。当前,我军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建设、练兵备战的关键阶段,更需要“让我来”的担当精神。然而担当精神,也有少数官兵总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思虑着自己的得失比,一事当前,先考虑是否有风险,而不是是否有价值。这些人,只想守住底线不出事,不想追求高标准勇作为,缺少的就是“让我来”的担当。如此思想行为,必然难以书写壮美的青春篇章,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有担当的青春最美。革命战争年代,英雄前辈用身躯滚雷区是一种担当;和平建设时期,扫雷官兵手挽手蹚雷场也是一种担当。奋进在强国强军的伟大征程上,青年官兵应以杜富国为榜样,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担风险,号令当头“让我来”,重担面前“让我来”,生死关头“让我来”,苦累危难“让我来”,挑战考验“让我来”,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担当值,铸就充盈、丰厚而出彩的军旅人生。篇二:杜富国事迹感悟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革命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杜富国。”“到!”“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2018年11月24日中午,陆军某扫雷大队举行了一场庄重的仪式,为扫雷英雄杜富国颁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希望你更加坚强,争取更大的荣誉!”仪式现场,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为杜富国佩戴一等功奖章。“是,首长!”杜富国声音洪亮。病床上的他,挺直了腰板,抬起了残缺的右臂,敬上一个特殊的军礼。杜富国养成的“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特质,是红色沃土滋养形成的自觉,更是革命传统赓续的血性担当。他的故乡在遵义面对生死雷场,是“进”还是“退”?杜富国选择“让我来”;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安慰亲人战友,“我一定会坚强”;面对授勋,他抬起残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军礼;他在病房顽强锻炼、学习播音、练习写字,坦然面对伤残后的人生……这位年轻战士的情怀与担当源于何处?遵义,是一座因红军长征而扬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红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国的灵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红色基因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着他不断成长。2010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走上军旅路,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35年1月19日,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同样在这个地方,带领部队完成保卫遵义会议的任务后,告别湄潭的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继续长征。杜富国家门口的小路,就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的路;杜富国初受文化启蒙的皂角小学,就是当年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孩提时代,杜富国经常听前辈和老师们讲红军的故事,知道三爷爷冒着杀头的危险,救治了失散的红军战士。参军出发那天,杜富国和湄潭籍的新兵们仰望红军塑像,他知道这些穿着青灰色土布军装和方口布鞋的前辈,就是和家里爷爷一起说过话、患过难、打过仗的长辈,心里平添几分亲切与敬意。向这些红军爷爷敬了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杜富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小时候听到的红军故事,杜富国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位名叫钟赤兵的红军团长,在他的家乡娄山关战斗中喊“跟我上”,带领敢死队冲向敌阵。腿部中弹后,这位英雄团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忍着剧痛截去了右腿,还坚持走完了长征路。杜富国说:“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排雷的危险要小得多,受了伤治疗条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辈们,我做的事不算什么。”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将面对另一种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标:“虽然没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伤,但我还有嘴。如果可以,我想做一名播音员,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扫雷战士。”民族英雄的感召2010年,当19岁的杜富国来到军营时,墙上8位全军挂像英模目光灼灼,凝望着这个青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