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卫工作计划环卫工作计划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卫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环卫工作计划1为了加强我院感染控制管理,不断提高消毒水平,有效预防控制院内感染,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医疗安全及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1、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院长、内、外科医生组成。2、成立消毒领导小组,由院长、防保人员、妇幼、护工等工作人员组成。3、成立医疗废物处理领导小组,人员分工明确。二、培训工作1、培训内容:《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废物消毒条例》和消毒液浓度正确配比和场所应有及个人防护好的有关知识。2、培训对象:消毒组、护工、防保人员、乡村医生及医院各功能科室人员等。3、培训方式:集中培训或以会代训,全院及乡村医生接受培训覆盖率为100%。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消毒制度、废物处理制度、交叉感染制度、自检自查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购消毒产品索证验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严格执行“五个一”制度(即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四、建立消毒档案具体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年终总结、培训有讲稿、试卷、消毒自测有记录、自检自查小结、奖惩办法、医疗废物处理记录、购消毒产品验收记录等。五、定期督导检查为了深化消毒对全镇各乡村医疗机构,定期消毒管理,督导消毒效果,监测年度不少于两次,把监测效果记录做出具体说明。环卫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三个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xx省第3周期医院评审标准》及xx省“十化”标准要求,实现“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实现医院平安崛起”的总体目标,结合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计划。二、主要目标(一)质量管理1、按照《xx省第三周期评审标准》完善相关制度流程。2、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利用科学的管理模式(PDCA)持续改进工作质量。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落实感控流程及措施。4、加强消毒灭菌物品的信息化管理,实现质量的可追溯。5、加强监测技术的管理,保证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各区环境卫生质量达标。(二)安全管理1、加强科室人员安全知识培训,牢固树立质量安全及安全生产意识。2、加强科室设备的规范使用与管理。3、加强对院内感控措施及人员职业暴露防范的管理。(三)人才培养1、制定分层级人员培训计划,加强本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操作技能演练,提升专业技能。2、选派一批年轻到省卫生厅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岗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四)服务水平1、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提供安全高效服务。2、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掌握新的`医疗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清洗、消毒、灭菌的要求,满足临床需求。3、虚心听取临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三、具体工作措施1、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实现质量持续改进。(1)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年资长,责任心强的同志任成员,每月按计划进行质量检查。(2)科室列出一级质控计划,规定具体检查内容和时间。(3)护士长定期跟踪质控人员以及质控落实情况,发现未落实的一次罚款50元。(4)每月月底科室召开一次质量缺陷分析讨论会,利用PDCA管理模式,实现质量持续改进。(5)护士长每天对全科人员岗位职责及核心制度的落实,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次日晨会通报。2、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1)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安全话题常常讲,安全意识常强化。(2)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制定人员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3)加强各区设备的规范使用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和每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班班交接,操作者严格操作规程,坚守岗位,密切观察机器运行状况,遇到故障及时与设备科联系维修,护士长每天对水、电、汽的状况进行检查,层层把关。(4)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测管理,确保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100%。(5)加强各区消毒隔离及人员职业防护管理,认真做好手卫生。有效避免清洁、消毒、灭菌物品被污染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6)加强对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管理,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外来器械的审批、登记、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工作,实现质量可追溯。3、加强科室人员培训,提升人员专业素质(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及操作演练计划,每月两次按计划进行培训,晨会提问培训类容,强化学习效果。(2)每半年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使人人达标。(3)选派新入科同志参加省培训中心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取得岗位资格证。4、改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1)一切以服务好临床及手术部门为目标,根据所需无菌物品及消毒物品的量,科学筹备所需耗材及物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及增加下收、下送次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