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茂学****23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docx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分类与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通过“分气球”,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整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感受、体会分类与整理的过程,渗透分类、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达,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掌握某一个知识点更为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学校隔壁超市物品摆放这一情景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欲望。2、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本课中,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如“分气球”“分学具”等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分组合作探究知识,学生积极性很高,当学生争先恐后要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时、当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时、当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时,看出了学生的自信和学习数学的快乐。3、从身边入手,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进一步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开阔学生思维,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整节课,教学层次比拟清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同学间的合作意识,课堂气氛也比拟轻松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