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Ⅱ-1路线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SⅡ-1路线设计说明.doc

SⅡ-1路线设计说明.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SⅡ-1路线设计说明SⅡ-1路线设计说明遵义市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第页SⅡ-1路线设计说明第二篇路线遵义市交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第页1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主要意见及执行情况(1)K4+465沙坨沟大桥桥位与河流斜交,因河床纵坡较陡,洪水期水流湍急,部分路基位于河床上,冲刷对路基的威胁较大,且河中有大体积孤石冲下来对桥墩安全也构成威胁,所以一方面应尽量使路基远离河床冲刷,其次应尽量与河床正交并减小桥梁规模,建议调整该段线路。执行情况:已根据审查意见对该处进行修改,修改方法为:在K4+418.488增加一个交点,并将JD21~JD22向靠河一侧(左侧)平移15~25m,使路线于河沟尽量正交。同时,路线具体布设中,适当降低桥头引道平面指标以减少曲线范围内桥梁规模.(2)K5+060~K5+860段宜总体内移(右移),避免内侧形成填方边坡及低洼地带造成排水困难,或直接采用废方将内侧填平,理顺边沟使排水顺畅。执行情况:已根据审查意见对该处进行修改,修改方法为:对K5+060~K5+860处总体内移(右移),避免内侧形成填方边坡及低洼地带造成排水困难,内侧局部低洼路段均采用路基挖方填平以利于排水。(3)根据贵州省交通图2006年《贵州省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勘测设计技术指标运用指导意见》,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的规定:当设计速度V=40Km/h时,同向曲线间可按2V、反向曲线间可按1V确定。本项目有较多的同向曲线间的直线距离没有满足要求,建议认真复核并尽量调整,使之满足要求.执行情况:已根据审查意见对全线同向曲线及反向曲线间距离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基本控制在2V行程,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基本控制在1V行程,局部少量地段,由于地形条件限制,为减少工程规模从而局部降低技术指标考虑,经过现场反复调线,局部线形指标适当降低标准按照设计速度为30Km/h对应指标进行控制。(4)K10+812九角洞中桥的桥位不合适,一方面该处河床宽浅,桥梁规模大;其次与水流交角过大,桥墩的布设对水流的阻碍较大;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桥位处水流异常湍急,孤石的冲击的威胁对桥墩安全影响问题特别突出,建议按以下方案调整该桥桥位,并可适当减小桥头引道半径,同时认真核实洪水位,应保证桥下泄洪净空高度不小于8m。执行情况:受地形条件限制,路线在既有九角洞老桥(实则为跨径约2x2m涵洞)位置自河沟左侧转向右岸。桥位现场河沟在此位置向左转,左岸为河沟淤积岸,地势平缓,但右岸为河沟冲刷岸,岸壁陡峭,前后河段均为高约40多米的陡壁悬崖,基本无布线的条件.考虑到该位置的特殊地形地貌,各阶段外业勘测期间均将该路段作为路线研究的重要工点,但受实际特殊条件控制,路线布置空间受限,经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外业勘测期间多次的现场调整放样比选结果,施设阶段路线走向基本与初步设计推荐走向相同,同时考虑到桥梁与河槽斜角较小,设计中适当加大桥梁跨径以增大桥下过水断面,并做好河中桥墩基础的冲刷、碰撞防护设计。2路线平、纵面线形设计路线起点选在元厚镇在建陛诏大桥东桥头,顺接县道X380桩号K45+100,之后顺延县道X380向南至既有元厚大桥处跨越赤水河,下穿仁赤高速,沿沙坨沟进入九角洞,路线沿沟谷布线,通过马颈子隧道,到达沙坝头,经过南天门隧道,穿过马鹿村、五块田,沿等高线下行,到达项目终点踏水桥,与既有老路形成平面交叉。主要控制点为:陛诏大桥、元厚大桥、千子坝、禹家坪、桃子沟、新瓦房、马颈子、朝天嘴、漏洞、庙沱、坳田、五块田、石龙沟及终点踏水桥.2。1路线布设的原则本项目属地方自筹和上级补助资金改扩建工程项目,考虑到沿线地形、地质复杂,经仔细研究,并结合业主的要求,在施工图设计路线测量阶段,项目组确定了如下设计原则:1)该项目在布线时,依据沿线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城镇规划,注重立体线性设计,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的心理和视觉要求,在视觉上保持视线的连续性,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路线力求顺应地形、与周围景观协调.路线力求顺山形走势布线,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在不过多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力求路线顺畅、直捷,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益。2)平面线形设计。按照本项目公路的特点,平面线型设计遵照“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为达到合理利用既有老路、节省工程投资同时又能提高道路建成后的运营效益的目的,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测设时充分考虑并合理利用了部分老路的线位资源,对一些工程量增加不大的地段尽可能地采用了较高标准,同时兼顾技术指标的均衡性。3)纵断面设计。为合理利用老路的路基强度,同时考虑到老路改建段的保畅要求,纵断面设计以“宁填勿挖”为基本原则,尽量以低填石方或零填设计为主,利用路段填挖高度以路面结构层厚度作为控制,从而确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