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测评(二)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小宏****a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测评(二) WORD版缺答案.doc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模块测评(二)WORD版缺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模块测评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数千年来,中国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2.明末松江府“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B.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C.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D.倡导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3.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C.均田制已经被迫彻底废弃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4.在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C.某陶瓷作坊遗址中有粉彩瓷器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5.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相同的是()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6.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女王面对一台庞然大物兴奋不已。她好奇地问这台机器的“力气”有多大,工程师们回答:相当于700匹马(700马力)。女王激动地说:“科学技术使大英帝国拥有了全世界君主都梦寐以求的东西——力量。”这台庞然大物是()A.内燃机B.蒸汽轮船C.蒸汽机D.发电机7.中国近现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探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A.工业革命——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无产阶级的产生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无产阶级的壮大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运动8.下图是1872—1894年的中外贸易货值示意图(以海关两为单位)。对该图的准确解读是()A.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地位B.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C.中国的进出口结构趋向合理D.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9.李鸿章去世后,梁启超写了《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对李鸿章的评语是:“……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梁启超视李鸿章为“伟人”的依据是()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B.坚持“中体西用”,维护了传统文化C.发起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D.与外国订立和约,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10.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苦导致人才外流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D.近代城市和农村差距的日益扩大11.《申报》评论杨乃武案中秘密审理的做法时认为,“审断民案,应许众民入堂听讯,众疑既可释,而问堂又有制于公论”,“吾因此案不禁有感于西法也。西国之讯案有陪审之多人,有代审之状师,有听审之报馆,有看审之万民”。这表明《申报》的主要关注点是()A.迎合市民的猎奇口味B.推动中国司法近代化C.揭露杨乃武的冤情D.追求事件的真相12.有学者评论说:“20世纪中叶,俄罗斯的农村成了国家农奴制农村,而且国家从农民那里夺去了除空气以外的所有东西。”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农奴制改革的不彻底B.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D.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注重发展重工业13.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上述现象类似的经济政策或体制还包括()①美国长期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③中国农村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4.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春江在《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一文中指出:“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世界和平局面和这些国家阶级斗争明显趋向缓和,使得它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发展社会生产力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