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化学方程式.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案 化学方程式.pdf

教案化学方程式.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节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关键词语。2、用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定律。3、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4、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5、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及解题格式。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2、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由一种反应物的质量计算生成物的质量。教学难点:1、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3、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教法设计:1、复习化学式设疑引入分组实验探究活动归纳出定律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讨论归纳“三不变”和“必变”小结2、复习阅读讨论课文产生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讲解、练习小结3、复习设疑引入新课心算练习、形成相关练习讨论完成相关计算阅读例题小结练习课时分配: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复习】标出下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式。【设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探究活动】1、烧一张厚纸片,探究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2、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3、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讲解并板书】2.几点说明:(1)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生成物的总质量应该包括全部生成物(包括沉淀和气体)的质量。(3)“参加反应的物质”是指反应过程中已经消耗的反应物,如果某些反应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计入守恒关系中。(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反应过程中新物质的质量,与此物质在反应之前已经存有的量无关。【问难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分析】通过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阅读】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分析守恒的原因。【板书】3、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各原子的质量均不变(三不变)【思考题】在化学反应的前后,肯定会发生改变的是什么?(分子的种类)【小结】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布置作业】P.127习题4.5/5.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化学方程式教学过程:【复习】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下列叙述是否准确:(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保持不变.(2)13克碳和32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只能生成44克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讲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用文字或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例如: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PO点燃PO,225这种式子只能表示哪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并不能表示反应过程的质量关系,不能体现化学反应遵循的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化学家们采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上述反应可表示为:点燃4P+5O2======2P2O5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它既能表示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新物质,又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板书】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1.原则: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2.写法:写根据实验事实,在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多种用“+”连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用短线连接。如:P+2O——P2O5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左右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切记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是最简整数比。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例子:配平后将短线改为等号。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沉淀用“↓”。若反应物中有气体,生成的气体不标“↑”,若反应物中有固体,生成的固体不标“↓”。4P5O点燃2PO225举例:【拓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最小公倍数法:找出方程式两端各出现一次且原子数相应较大的元素,找出其最小公倍数,进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系数。例:(1)(2)2.观察法:从化学式比较复杂的一种生成物推求出有关各反应物化学式的系数和这一生成物的系数,再确定其他物质的系数。例:(1)(2)(3)3.奇数配偶法:找出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