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中学高三政治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15****4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山东省某中学高三政治质量检测.docx

山东省某中学高三政治质量检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东省莱州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为非选择题,直接答在试卷上。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而我国却不到1%。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B.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C.在科技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直接推动下,世界各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D.抵御文化渗透、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显得日益紧迫2.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这表明()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3.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知识体系等的作用在上升,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A.促进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B.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C.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5.某中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丰富人文内涵。该校之所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因为()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C.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D.文化环境影响自然环境6.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思想。现在我们也强调在工作上也要有忧患意识。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C.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D.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7.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B.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盘点2009年春晚,随着“有还是没有”在大街小巷的流传,小沈阳成为最受关注的演员之一。回答8~9题。8.有人认为,在明星可以制造的年代,小沈阳成为当今“大众文化”的代表。这说明()A.最受大众欢迎的是生活化、平民化的文化B.大众文化贴近群众生活,为大众喜闻乐见C.流行文化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建设需要D.大众文化都是流行的通俗的和娱乐的9.优秀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又离不开丰富的社会阅历。这说明文化素养()A.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而培养出来B.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C.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10.青藏铁路的开通,近年来更多的人走进了西藏,人们从各种新的角度、采用不同风格来描绘西藏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代表作品有《尘埃落定》、《藏地密码》等。这说明()A.书籍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B.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C.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11.下列说法中,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者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