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母爱深深的散文母爱深深的散文我的家离学校有三、四里路。读小学时,每天两次出门,母亲总是有好多好多的不放心,左叮咛,右嘱咐:“不要和同学打架,上课认真听讲,对人要有礼貌……”还要送到屋旁边的岭岭上,看着我下坡,望着我过河。每当我走到“夹夹田”那转弯处回头望时,母亲仍站在那儿,大声叮嘱,直到转弯望不到我的身影。特别是遇雨雪天,母亲更是担心得不得了:“好生走,遇到险处靠内坎走,谨防摔倒,鞋打湿了就借同学的烘笼烤一下。”其时我和伯爹家的女儿——二姐是轮流烤,母亲生怕我摔着、冷着,到了放学后应到未到时(那是没有钟表,是凭来几批学生来推算),她就会站到送我的地方望着河沟外头大声喊,她希望听到我的声音,看着我的身影从“夹夹田”转过来。回家后,我对母亲说:“娘,我有二姐一路招呼,您不用担心。“可有一次偏偏就失误了。那天放学后,一个同在学校读书的亲戚,喊我们去他家,我和二姐请一个同学带口信回去说声,那个同学却忘记转告了。母亲照站在岭岭上喊,可天都黑了却还不见人回家,母亲后来说她当时急得眼泪都挂上了,生怕我在学校或林子里遇到什么意外,于是同我的婆操起灯笼火把赶往学校问老师。老师只知道放学走了,不晓得去了哪里,只能安慰她们:“明天来了我给他讲一下,以后走哪里一定要让家里人知道。”那次的失误使我多少年都忘记不了。本身我的家境就十分贫寒,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盼在我们身上,再也经不起什么心灵的冲击。尽管我还有父亲在外工作,可也却似乎忽略了我们的存在,家庭的里里外外,穿衣吃饭,缝衣补裳,全是母亲一人操心。靠母亲一人劳动挣工分,年年补口粮款。吃肉对我们来说更是奢侈,即使喂个过年猪,有时要完成两家共同承担的生猪派购任务,有时大部分都要卖,也就只剩下几斤油了,甚至有时两斤猪油就要管一年。每顿煮饭那几颗米在锅里跳来跳去,多数都是以红苕为主粮——蒸了吃,煎了吃,切成片片或丝丝煮了吃,推了制成苕粉吃,砍成苕沙煮饭吃,晒干磨面用刀压成红苕面条吃,搓成红苕汤粑吃,如此种种。虽然母亲尽量做出不同的吃法来改换我们的口味,但不管怎么做,这红苕还是让人生厌,真的好想好想哪个时候能饱饱地吃上一顿白米饭哦!我以为这也是我家人共同的企望。可终于有了点白生生的饭混起的时候,母亲却总是把饭腾给我吃,她吃红苕——她说是“习惯”红苕的味道。后来我又添了个妹妹,于是在打蛋汤时,她又“习惯”了往锅里多掺点水,好让我也能得点汤喝,真是有点一个田螺打十二碗汤的意思。不过即使在这样的家境下,母亲却仍然坚持地把我送进学堂,并且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上学前,母亲总要把我脖子上的红领巾理整齐,把衣领理好,用她那长满老茧的手,抚摸我的脑壳问我冷不冷,还要把事先为我准备的午餐——红苕,装进书包里(那个帆布书包还是我三舅送我的),便于我放学弄柴饿了吃。包红苕那张帕帕都被红苕浆浸黑了。但最让人不能省心的还是钱的事儿。那时的书学费大约是四块几,主要靠我捡知了壳(蝉蜕),锤桃仁、杏仁、挖三步跳(半夏)、麦冬、摘金银花卖。从家到学校沿途哪里有几垄金银花,我都了如指掌。哪些该上午摘,哪些该下午摘,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摘早了重量轻,花开久了才摘也轻,在含苞欲放时采摘才恰到好处。记得有一次得一张黄鼠狼皮,我便晒干了拿到凉水井收购站踮起脚尖递进柜台,我本以为可以得一角钱,结果只得五分钱,这件事还让我气了很长时间。就这样分分厘厘,东拼西凑着一个学期的书本费。可还是有一个学期的钱没交得足,老师就没发语文书给我。于是白天上课只能与同桌一起看,放学了就借他的课本回家,晚上才在煤油灯前把课文抄在本子上。母亲知道后,非常心疼,却又无可奈何地对我说:“爬树捡知了壳,好生拉起,谨防树桠断了摔着,锤桃仁,杏仁不要锤着手,摘金银花时悬处不要去……”我的母亲生育了四男二女。听母亲说,我有个哥哥很小就不在了,我是老二,二妹和五弟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差,加上经济条件差,生病没及时医治,都是很小就病死了,现在只有我和六弟俩兄弟了。亲人的相继离去,对我和母亲的打击相当沉重,特别是大妹八岁时因患肠梗阻过早离开人世。。由于她很乖很懂事,她的早谢使我和母亲万分悲痛。事隔好几年了,当听到外面有人在讲话,我都情不自禁地跑出去看看是不是妹妹回来了。母亲因过分想念我的妹妹,过度悲伤,眼睛都差点哭瞎了。现在都还时常自然而然地流眼泪。特别是后来婆的去世,对我母亲的打击更是大。她们婆媳关系一直相当好。有一次,表姑家结媳妇,婆去做客,却在正酒当天晚上就赶回了家。母亲不忍地问道:“妈,人家有心留您多耍两天,您忙哪样嘛。”婆说:“翔英,我想早点回来和你摆龙门阵。”有次,婆生病了,想吃点牛肉。母亲就将别人送来的糖拿到街上去换了几两回来,用茶罐煨,母亲一直守起煨好了喂婆吃了自己才整几个红苕吃。当婆发现母亲有梳头的意向时,婆连忙就去将母亲的洗头水烧起。婆总是说得少做得多。那支人待客的热情在方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