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5篇(推荐)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新教材高中培训心得体会120xx年7月27日至7月30日,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网络培训。本次培训以中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着重分析了教材部分知识内容的修订,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第一天上午,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曹老师,对新课标“新”在哪里做了讲解;下午赵师谈了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第二天上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谭老师对《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进行简介。从第二天下午至第五天,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的吴老师,王老师,包老师,刘老师等几位老师对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做了系统全面分析。这次培训为期4天,紧张有序,现将自己的收获和今后工作中的打算简要总结如下:一、对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特殊贡献,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教学,能够使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生命观念是基础和支柱,在形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最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学。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但机械性的背诵并不能使学生对生物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机械、狭隘、死抠字眼的概念教学。然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在扩展、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对比传统应试教育,机械的背诵、做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不应只注重和答案的一致性,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其次,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最终得出探究性学习报告,并可以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提高探究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再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类的学科,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实验的进行。实际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体会一切理论都来自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