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之思考和实践论文计算机网络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其应用日益广泛,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结构严格,理论复杂,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体,涉及软件和硬件的方方面面,而且其衍生应用不断出现。因此,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网络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开发基于网络的不同应用。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许多同学只记住了僵硬的理论条文,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些理论,更不知道如何应用。为此,我们开展了网络教改项目,通过摸索和不断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问题,结合我们做的教改项目,对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我们的做法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教改思路和建议,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水平提高,贡献一点我们的智慧。2“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堂与许多其他课堂一样,时常会出现学生出勤率低和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不活跃、精神状态较差等问题,学生到了考试之前突击复习,考试之后快速忘掉的怪现象,有的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需要用到网络编程知识时,还得再学一遍。我和同学们交流,得到的普遍看法是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因此,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积极性,没有饱满的精神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下来,一方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没有积极去探索发问消化知识;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的原因是教学模式老套、僵化,不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课程枯燥乏味的印象;还有,老师个人的教学素质和教学魅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部分老师教学死板,没有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像是陈述性教学。课堂里引入和复习的环节也常被忽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再加上“计算机网络原理”的授课内容大多是偏理论的,没有讲述更多的原理应用,这些就导致常常带动不起学生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若在引入环节就为学生做好相关知识讲解的铺垫,从一些实际应用中切入,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复习阶段,老师应该从更高的视角将所有章节联系起来,尽量用一条主线,以问题解决方式来逐步推进理论,这样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应用匹配达到较佳的复习效果。引入和复习这两个环节尽管简单,但也是老师可能忽视的。3新教学思路与方法探讨基于对目前课程教学的一些弊端的描述,我们提出适应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当前大学里教师的讲授方式往往局限于ppt演示和口述两种形式。这是一种非常基础必不可少的方式,然而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时,一些用于过程演示的辅助短片往往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直观的印象。虽然演示阶段更直观容易理解,但不足之处是学生往往在脑中产生一个印象后很快便会遗忘,为将印象加深,教师在课堂应多添加头脑风暴环节,调动学生动脑,同时教师也可利用板书思维映射,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开始时回顾上节课相关知识,课堂中穿插一些小练习,课堂结束时再总结本堂内容,这些复习环节所占时间不多,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知识的阐述,可以有更多灵活的发挥空间。与“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堂学习相对应的则是实践实验。尽管高校普遍拥有足够的实验环境和条件并开设了网络课实验,但实验教学往往缺乏开放性。虽然课程上安排了实验,但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尽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但这样“手把手”的安排不能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更不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外,实验课时安排少也是普遍的情况,由此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总体而言,“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可改善之处,需从课堂课程复习、新课程引入、课堂调动激发学生动脑穿插小练习、课堂结束时再总结课堂内容、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入手。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对于高校而言,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有不同层级的目标,这里大致分成三类: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本科阶段,大学的教育以第二层为主要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特点决定了教师们应贯彻“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教学理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还应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最终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独立型学习者”,以适应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革,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讨论、类比,在涉及重点原理时通过类比、联系等形象的方法去阐述;在阐述重要概念时强调,帮助学生疏通点的知识,由浅入深讲解理论知识。比如,对于各种协议的教学,不仅仅是解析其原理,更重要的是解析其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要理解协议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