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论文【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冶金工程论文【精品多篇】.docx

冶金工程论文【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冶金工程论文【精品多篇】【前言】冶金工程论文【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冶金工程论文篇一关键词:教材建设;冶金化工设备;特色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98-03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或化工原理与有色冶金炉或冶金炉课程在传统的有色冶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国内外均是有色冶金工程专业必修的两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们共同构成了有色冶金专业基础课的“两大支柱”。两门课自开设以来,在培养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有色冶金单元操作和热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是在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有关各种有色冶金单元操作与热工工程问题能力(如强化生产,提高设备生产能力和效率,降低生产费用,新技术的开发和科研、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一、冶金化工设备课程建设现状随着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或化工原理与有色冶金炉或冶金炉课课程的设置逐渐暴露出以下缺陷:1.两门课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即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原理,这部分内容在两门课程中均有讲授,由于两门课独立自成体系属不同专业的领域,且分别由隶属不同教研室不同专业毕业的教师或同教研室不同专业毕业的教师授课,内容很难做到统一精选,造成同一内容在两门课中交叉重复,占用学时数较多,因而学生不能学深和学透。2.部分内容与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相重复。3.冶金反应设备的设计过分强调经验与反应器的理论相脱离。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国内各高校本着理顺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1、2],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以便增加新内容,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教育的宗旨,先后将两门课整合成了冶金设备或冶金化工设备一门课。二、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整合后,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若采用原两本旧教材进行教学,则存在以下几个重大缺陷[3]:(1)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若采用原两本旧教材进行教学,存在相同内容上篇幅的浪费,即原两本教材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属相同或属同基础不同对象或属同对象不同内容深度的内容,因此存在篇幅上的较大浪费;(2)对同类问题的叙述方法,着重的对象和同一物理量所用符号不一样,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混乱;(3)由于原两门课的教材各自成独立体系属不同专业的领域,由两位不同专业毕业的教师采用两套教材授课很难做到内容统一精选,完全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4)部分内容陈旧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需更新、补充和加强;(5)缺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工业设备防腐知识和防腐材料及选择的内容。为了满足课程整合后教学上的需要,填补整合后课程在教材上的空白,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的建设势在必行。三、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建设的具体措施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育思想和课程内容设置和体系的具体体现[4、5]。由于新的课程体系中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课程体系下课程的教材已不再适应,因此,必须有一本与新课程体系内容相适应新的好的教材与课程相配套[6]。一个好的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如果缺少一本好的相应配套教材就不能说是一项好的成功的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因此,课程成功整合的关键在于与之配套的新教材的建设[7]。针对原两门课教材存在的缺陷和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提出的要求,本着宽专业厚基础,突出工程计算、工程应用和设备选型,剔除陈旧内容,反映新成就,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精减学时数与避免重复的宗旨[8],我们进行了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的建设。建设的目标是将原《冶金化工过程及设备》或《化工原理》与《有色冶金炉》或《冶金炉》两本教材融合与整合成一本既能满足有色冶金专业冶金化工设备课程教学需要和要求,又能适合其他专业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此,我们在教材的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9]:(1)对内容进行优化组合。首先我们将原两门课程教材的内容按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优化组合,将与其他课程结合更紧密的内容从原教材中分离出来放至更适合的课程去讲授,例如将换热器设计、炉子的结构和设计等内容放到了课程设计中,这样不但理顺了内容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组合,还使教材内容重点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2)对内容增、减并举。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传统课程体系下课程设置的部分内容已陈旧过时,我们对此进行了删除和更新,对涉及较少和超出教学大纲的内容也进行了删除。另外我们增加了一些能够反映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和能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生产实际经验知识。增加的内容突出了一个新字和工程应用以及能力的培养。(3)对优化、增减后的内容进行合同存异。我们对经过优化组合和增减后的内容最后进行了合同存异。所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