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土白蚁防治方法.docx
上传人:绮兰****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黑翅土白蚁防治方法.docx

黑翅土白蚁防治方法.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黑翅土白蚁防治方法黑翅土白蚁防治方法黑翅土白蚁防治方法,家里发现有黑翅土白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看看黑翅土白蚁防治、白蚁防治方法、防治白蚁的最佳方法了哦,请看下面:黑翅土白蚁的防治防治方法:1、在有翅繁殖蚁分群期点灯诱杀之。2、发现蚁路和分群孔,用灭蚁灵粉剂喷施蚁体,传递灭蚁。3、用落叶、蕨类枝叶等堆放诱杀堆,白蚁上堆后,用灭蚁灵粉剂喷杀之。4、用杀灭菊酯50-100倍液喷施或灌浇,以预防白蚁为害。柚木黑翅土白蚁的危害和防治方法防治措施:1、施药预防:苗圃播种前,用50%辛硫磷500倍液撒施圃地,并翻挖人土深20厘米左右。引锈捕杀,在白蚁活动猥獗时期,每隔6~8米挖一小坑,放入捆好的树枝草秆等,上盖树叶一层,坑面用稻草泥糊密封,过15~20天揭开查看,如发现有大量白蚁进人,立刻喷6克灭蚁灵粉剂,待白蚁带药回巢,互相感染致蚁群死亡。2、施药喷杀:在白蚁活动频繁期,找到蚁穴,直接用灭蚁灵10~20克喷洒巢穴杀灭。保护和发展白蚁的天敌如螳螂、山青蛙、蜘蛛等,可有效控制白蚁的繁衍。形态特征:成虫头、胸、腹背面黑褐色,腹面棕黄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淡色十字形纹,纹两侧前方各有一椭圆形淡色点。该虫危害的树种很多,主要有杉木、柚木、栎类、栗类、桉类等70多种。危害后果:该白蚁主要危害苗木枝干和根系,往往会造成苗木生长萎缩,甚至枯死。食用菌黑翅土白蚁的防治(1)防治方法①搞好清洁卫生,力求栽培场地无蚁:食用菌栽培前,彻底清理栽培场,如发现场内有隐蔽蚁巢,及时全面清除,并销毁枯枝落叶。②围沟阻隔:在菇场四周挖沟围隔,沟宽33厘米、深50厘米,并定期向沟内喷洒残效期长的药剂。③加强栽培管理和科学栽种:菇木堆放最好采用“#”叠式,在堆放基地上垫4块石头,在石头底部及周围撒一圈杀白蚁的药粉,然后再放菇木。若发现菇木表层有少数白蚁,可将菇木浸泡水中消灭之。④药物防治:在蚁路上施白蚁粉,发现蚁巢后,可挖掘一小孔,对准小孔施以白蚁粉,并按原样封闭,施药孔越小效果越好。据胡公洛等介绍,白蚁粉配方如下:配方一:亚砷酸46%,水杨酸22%,滑石粉32%。(2)发生规律①生活史:黑翅土白蚁栖息于生有杂草的地下,有翅成虫3月初出现于蚁巢内,4~6月间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5%以上闷热天气或雨前,有翅成虫于19时前后爬出羽化孔突,群集飞出老巢穴,寻找配偶,经过群飞和脱翅的成虫,雌雄配对钻入地下建新巢,成为新巢蚁王和蚁后,产卵繁殖后代。在一个大的巢群内,成长的工蚁、兵蚁以及幼蚁的数量可达200万头以上。在此期间食用菌受害最严重。②生物学习性:黑翅土白蚁怕光喜湿,工蚁至巢外采食、取水,先用泥土、排泄物等到混合体筑成隧道(称为蚁路、泥被或泥线),然后进行操作。如遇外敌入侵,兵蚁则以强大的上颚进攻,保卫蚁巢。(3)形态特征黑翅土白蚁为“社会性”昆虫,有多型现象,每个蚁巢内有蚁王(雄蚁)、蚁后(生殖雌蚁)、工蚁、兵蚁和有翅生殖蚁。其中生殖蚁即由有翅型发育而成。有翅繁殖成蚁:体长12~14毫米,头、胸、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为棕黄色,全身覆有浓密短毛。翅黑褐色,前翅鳞大于后翅鳞。触角19节。前胸背板前宽后狭,后缘中部向前凹入,中央有一个淡色的“+”字形纹,纹的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淡色点,纹的后方中央有带分枝的淡色点。兵蚁:体长5~6毫米,头部深黄色,胸腹部淡黄至灰白色。头部背面为卵形,长大于宽。上颚镰刀形,左上颚中点的前方有一齿,右上颚内缘相当部位有一不明显的'微齿。工蚁:体长4.6~4.9毫米,头黄色,胸腹部灰白色。蚁后:无翅,腹部特别膨大。蚁王:头呈淡红色,全身色泽较深,胸部残留翅鳞。卵:长椭圆形,长约0.8毫米,白色。黑翅土白蚁的发生规律此虫在地下营造蚁巢,营群居性土栖生活。每年5月间由工蚁在蚁巢附近地面用泥土修筑分飞孔,分飞孔圆锥形,底径4-8厘米,高3-4厘米,几个至十几个为1组,有3、4组之多,不同群体分飞孔数量不等。成虫当年羽化,当年纷飞,一般在5、6月间闷热的傍晚,有翅成虫从分飞孔爬出,在空中飞舞短时间,即纷纷落地,翅膀脱落,雌雄追逐配对,寻找适当场所入土营巢。分飞的成虫95%以上由于天敌捕食等原因而死亡。少数能够成为新巢的创建者,并不断繁殖使群体逐渐扩大。当出现第1批工蚁、兵蚁以后,雌雄生殖蚁即专司繁殖,成为新巢中蚁王和蚁后。蚁王、蚁后专司繁殖,蚁后随逐年繁殖腹部逐渐胀大,以致可长达70-80毫米,宽达13-15毫米。1个成熟蚁群个体数量一般为60-80万头,多者近200万头。除主巢外,其周围还有几个至百余个菌圃腔,彼此间有蚁道相通,巢腔中的菌圃为工蚁、幼蚁居住之处及食料的储仓。在7、8月间连降数天大雨之后,在蚁巢及菌圃腔上方地表可长出鸡坏菌,为一种伞状蘑菇,可作为夏季寻找蚁巢的标志物。此种白蚁活动和取食有明显的季节性,1年中形成两次危害高峰期,即5-6月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