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水浒传》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题10《水浒传》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pdf

专题10《水浒传》知识梳理-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知识(考点)梳理.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10《水浒传》知识梳理作家介绍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汉族,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又名肇端,字彦端,号子安(一说名耳),别号耐庵。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是罗贯中的老师,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35岁时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作品介绍《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小说真实地叙写了起义斗争的发展过程:从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从分散斗争到有组织斗争,规模从小到大。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开始都是个人抗争,只为逃避官府缉捕而找安身立命之地;虽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等许多山头,但彼此孤立,不能抵御逐步升级的官府“进剿”;晁盖、吴用、宋江上山以后,以梁山泊为中心,联合各山头,形成强大统一的组织,取得大规模战争的胜利,挫败官府和朝廷的“进剿”,揭示出农民革命斗争的规律。小说还叙写了起义的失败结局。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要求已经实现。宋江受招安后,朝廷想“尽数剿除”,派去征辽、征方腊,梁山好汉死伤离散,剩下的宋江、卢俊义、吴用这些领袖人物,也被御赐药酒毒死或伤心自杀。一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起义,108位英雄只落得风流云散的悲剧结局。章回体章回体,原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外在叙述体式,称为章回体小说。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其特点为:1.每一章回的篇幅长短大部分是差不多的。2.每回书开头都至少有一首定场诗或者词,现在被称为“回前诗”。3.每回书正文通常以“话说……”开头,这是讲故事人的习惯或者叫口头禅。14.每回书结尾总要设计一个悬念,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创作背景《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代说书技艺兴盛,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阅读方法1.把握题材特点。早期长篇白话小说,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手法。由于受到讲史和说书的影响,早期长篇白话小说一般采取单线结构,即用一条线索把若干个故事连缀起来,顺时叙述。在情节设计上,善于设置悬念、误会,追求离奇巧合;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化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叙事角度上,一般采取全知全能的视角。3.分析人物形象。早期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有类型化的倾向,部分人物又有各自的待点。4.体会语言风格。早期长篇白话小说,都是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小说的人物语言贴近当时的生活,活灵活现,这绝不是单纯向书本讨生活的文人所能做到的。另一方面,早期白话小说毕竟是由文人雅士最终加工完成的,它的叙事、描写语言,多是白描式的,简洁洗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