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孙权劝学》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玄静****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没有《孙权劝学》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docx

有没有《孙权劝学》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没有《孙权劝学》的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答:用对话的方法进行语言描写。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我的启示是:1、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2、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别人。3.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4、《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5、《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原句)。6、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7、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8.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①孙权:②吕蒙:③鲁肃:孙权:豁达、大度,待人坦诚,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吕蒙:机敏精干,虎虎有生气的将才;鲁肃:忠厚的长者。9.用原文回答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答: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0.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答: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11.本文和《伤仲永》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本文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两文的写法不同,本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1、文学常识填空。《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3、(1)当道、当权(2)粗略的阅读(3)推托(4)到4、(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5、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